1,怎样自己做风筝

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4种技艺,“扎”即要到达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爽利;“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根据风力调剂提线角度。扎绑扎绑骨架是制风格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选料绑扎之前需选料,通经常使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加工以加工毛竹为例,1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曲折成型等5道工序。扎绑方法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1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绑扎风筝的基本工具制风格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烛炬,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和各种颜料,绑扎的绳。裱糊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做“蒙面”,北方叫“裱糊”。风筝1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经常使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散布均匀,着色效果好。风筝的黏合剂种类也很多,经常使用的有面粉糨糊,合成胶水,白乳胶等。绘画风筝的绘画艺术是1种综合绘画技法的体现。风筝摆在室内,放到空中,都是1幅美丽的图画。每幅图画又都是由线条和色采组成的图案,从而构成了这只风筝的主题。在风筝上绘画着色,设计图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内容和加强情势的美感。所以色采,描绘技法,也是风筝制作记忆的重要环节。风筝作者,应具有1定的色采知识和各种描绘技能,才能制作出好的风筝。风筝的题材极其丰富,在特定的平面上形象地表现主题,1方面要通过图案和色采在风筝造型骨架上表现直观效果,另外一方面,又要能在放飞到高空时体现远视效果。正由于风筝本身的这些特点,他对绘画就有特殊的要求。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 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 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於绢造的风坑之内,今风 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於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 种大形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忍蓝的天空,该等风筝之尺码由十至二十尺不 等.骨杆则用大竹升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做风筝的工具:浆糊, 纸刀 做风筝的材料: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1) 这种四方形的风筝,现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风筝的骨架,单单用两支组成非常简单. 3) 做法虽然简单,可是样子的变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东西. 做法: 1. 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 刀将竹篾破开,约三份之一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吋,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 到此时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著,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将它贴好. 3. 最后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 4. 风筝的尾巴是平衡风筝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之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而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有一个重量今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将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怎样自己做风筝

2,学校放风筝手抄报内容

一个很可爱的孩子拉着风筝跑,还望着风筝,风筝线朝一个方向,稍弯曲,风筝可以画普通的四角风筝,燕子风筝等,总之整体画面要卡哇伊。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旋律。 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啊,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 啊,春天真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题目叫::春的赞歌 我觉得这样的手抄报应该是:画面应体现出春的特点,里边的文字内容也大多应该选择有关春为主题的.只要让读者看到你的手抄报,就能感觉到春天的到来就是了.
风筝完成啦!!!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一声清脆的铃声,一堂令我们全班同学最最期待的综合实践课开始了。“今天,我们要将风筝修饰一下,然后再上提线......”“噢耶,哦来哦来哦来哦!”还没等顾老师宣布完呢,疯狂的同学们早就欢呼雀跃起来了。无奈的顾老师只好开始发风筝,而一场激动人心的风筝制作大赛悄悄的拉开了序幕...... 我和陈卿一组,拿到风筝后,我小心翼翼的拿起剪刀,先粗略的将一些好剪的剪掉,在开始细心的修饰起来 。我双眼紧盯着风筝,将边缘一些细小的只轻轻剪掉。每剪一点,我都要深深的吸一口气,生怕一不小心,风筝的身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小洞洞。“叮铃铃。”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和陈卿的风筝都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课还没上课,顾老师便早早的发了做提线用的白线,刚开始做,我满脸都是愁容 ,在转过脸来看看陈卿,她也和我一样,不知该从何下手。先扎洞吧,又害怕不小心扎出个大洞;线将绳子分段吧,又害怕绳子的长度不对。这可真叫人烦恼哩!“朱灵笑,你来做提线吧。我自愿当你的助手,嘿嘿。”陈卿首先发话,对我假惺惺的笑着。我看了,鸡皮疙瘩一下子长满了全身,忙推辞道:“不用了不用了,我的手没你的灵巧,还,还是你来吧。”就这样,我们俩你推来我推去,谁也没有去做提线的勇气。最后,我还是以失败告终了。我拿起了牙签,鼓足了勇气,在沙燕头的左右下方分别扎了两个小洞洞,再在尾翼中间一前一后地扎了两个洞洞。最后起线将小三角形给做好,再把线分别从尾翼的两个洞中穿过并系紧,将另一头三角形系向三角形,一个风筝提线就这样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有了钱一次的经验,第二次便做的一帆风顺了。“耶!”看着做好的两个风筝提线,我和陈卿很有默契地击了掌。 已经完成任务的我坐在位置上,望着还来忙来忙去的同学们,心里不禁感慨万千: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去试一试。即使你做不成功,即使你做成功了也不是很好,可毕竟你已经是过了,你有了胆小鬼没有的勇气,你有了懦弱者没有的自信,这就够了。相信自己,超越自己,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无用武之地,只是你以前并没有发现而已......

学校放风筝手抄报内容

3,急求风筝的制作过程

制作风筝风筝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玩具,还是一种手工艺品。制作和放飞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公输般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五代在宫中就有此游戏;到了宋代风筝已成为了玩具。放风筝是一种老少咸宜的活动,可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丰富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次举办国际风筝节,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就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士来参加,风筝成了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制作风筝也是一种有益的活动,不仅能使我们心灵手巧,还能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同学们在美术课上学过“画风筝”,现在学习制作风筝。制作风筝分为扎制骨架、糊纸或绢、绘画着色等几道主要工序。一 扎扎,就是扎制骨架。扎风筝骨架要用竹篾,其中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用宽厚一点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二 糊糊,就是把纸或绢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三 绘绘,就是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一般风筝是画好再糊,也有先贴再画或剪贴图案。此外,较大的风筝要在背面两端拉一根横线,让风筝正面腹部向外凸起,在放飞时使风沿两侧做流线运动。风筝的引线,依风筝骨架和结构不同而定。有的用一根,如鹰、燕等;有的则用两根,如“豆腐块”等。一般使用三根引线。安装引线要有利于风筝迎风飞升,无论是两根还是三根引线都是上短下长,拉起时使风筝与地面的夹角成45°。上两根线太长放起来会向下扎,太短则不张风,放不起来。一般风筝下部还要吊上彩穗,它既能调节两边重量,又可增强风筝的稳定性和装饰性。春天风力匀缓,暖气上升,气流向上,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放风筝是一种有趣的活动,但也需要一定技巧。做好的风筝能否飞起来,还要会辨风向,识风力。放起来后还要学会抽、拉、提、摆等动作技巧,方能保持风筝在上升时或在天空翱翔时的稳定性。
原发布者:教育文档指南风筝的制作过程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一、扎绑。扎绑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二、选料。绑扎之前需选料,通常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三、加工。以加工毛竹为例,一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五道工序。扎绑方法: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一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制作风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四、裱糊。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作“蒙面”,北方叫“裱糊”。风筝一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
风筝的制作过程中国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以纸或绢制作而成。传统的中国风筝工艺包括“扎、糊、绘、放”四种技艺,“扎”即要达到对称,使风筝左右两侧的受风面积相当;“糊”即要保证整体平整,干净利落;“绘”即要做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的效果;“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扎绑扎绑骨架是制作风筝的基础工艺,大体可分为选料,加工,绑扎等几道工序。选料绑扎之前需选料,通常用来扎制风筝骨架的材料有毛竹,藤白木条,芦苇和云杉木条等。加工以加工毛竹为例,一般要经过选竹材,破竹材,削竹条,修竹条和弯曲成型等五道工序。扎绑方法毛竹经过加工修理,在绑扎前,应选一平整的工作台,拼放成型。绑扎风筝的基本工具制作风筝的材料选好后,还要选择各种各样的工具。主要有: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或蜡烛,锉刀,大小锯,大小剪刀,熨斗,单把和双把刨子,以及各种颜料,绑扎的绳。裱糊风筝骨架结扎完成后,接下来的就是把彩绘的纸糊在上面,南方风筝艺人称做“蒙面”,北方叫“裱糊”。风筝一般是用纸糊制的,用于风筝的蒙面材料,因风筝规格形状不同而异。糊风筝的材料,总的要求应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等。这些材料质地轻,纤维分布均匀,着色效果好。风筝的黏合剂种类也很多,常用的有面粉糨糊,合成胶水,白乳胶等。绘画风筝的绘画艺术是一种综合绘画技法的体现。风筝摆在室内,放到空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幅图画又都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的图案,从而构成了这只风筝的主题。在风筝上绘画着色,设计图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内容和加强形式的美感。所以色彩,描绘技法,也是风筝制作记忆的重要环节。风筝作者,应具备一定的色彩知识和各种描绘技巧,才能制作出好的风筝。风筝的题材极为丰富,在特定的平面上形象地表现主题,一方面要通过图案和色彩在风筝造型骨架上表现直观效果,另一方面,又要能在放飞到高空时体现远视效果。正因为风筝本身的这些特点,他对绘画就有特殊的要求。

急求风筝的制作过程

4,急在风筝上画画用什么颜料比较好

  这要看风筝的制作材料   如果是纸质的,可先画好,也可做好后再画,用水彩颜料,价格便宜   如果是布料的,也可先选择好   现在制作风筝有很多颜色可供选择,因此,大家都没有把解决颜色问题看得很重要。   但是,过去没有这么多价廉的化学染料和机制颜料,风筝作坊里所使用的颜色有很多是自己制作的,它们不只价廉,而且物美——色艳而耐久。在此笔者想借本书的一点篇幅,把以前老艺人传下来的几种颜料制配法介绍给大家,一来可以帮助了解历史背景,二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许还有一定的用处。   1.取黑烟子法:   以前绘风筝时,黑色不用墨,而用锅烟于。因为用锅烟子制的黑色,不但自取臼用很少花钱,而且黑色浓重乌黑不透明,这是墨所达不到的。用茅草、木柴做饭,日久锅底必积满厚厚的一层黑烟。用管帚轻轻扫下(切不可用铁器刮),再兑人事先熬好的牛皮胶水,调匀后放在温火上熬熟,再用水解匀,放在杯内,等杂质下沉后,漂其上面的净膘即可使用。木板印刷所用的黑色不用胶兑,而用淀粉煮成稀粥状,然后下锅烟于搅匀,即可刷版。用这种黑色印画,即不粘纸,又不掉色。   2.煎胭脂法:   先将采得的紫草梗(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椭圆形互生,叶面粗糙,夏天开小白花,其根皮紫色,干后可用)杵碎,去其木梗,每50克可得约35克,加上叶子七八片,用雪水放在砂锅里煮开后,用文火轻煮到紫梗软,捞起按碎,再熬至六七次发出气泡为止,然后将紫汁滴在瓷碗内,滤去渣滓,再放火上熬于,则成紫膏。   3.煎槐黄花法:   将槐树花去梗晒开,加石灰在锅中炒碎,再将煎好的矾水倒入锅中,用棒搅出黄水汁(此汁可用来配制其他颜色),剩下的粉质黄色可加姣或浆糊绘制风筝用。   4.制蓝靛法:   采蓝靛草(又名寥蓝)放人缸中,加水沤渍,待发酵后,加石灰用木棒搅烂,成靛水,再滤去杂质,制成膏状称“花青”或“靛青”。这些“膏”用时加水溶开即可使用。   5.三绿:   先用乳钵将色研细,或用手蘸水捻细,然后加稀胶水,胶不可浓,浓则不娇艳。用时取表层细膘,底下沉色可再研制。中国传统制色法只举以上5例可见一斑,现将合胶矾法记下,供读者参考。   6.合胶矾法:   将白矾研成细粉,用开水冲成矾水,澄清去碴,将好胶入锅熬化,用水冲稀,倒人矾水中,用舌试尝,如味太涩则是矾多胶少,如味淡则是矾少胶多,舔其味发酸则正好。夏天用要矾多些,冬天则矾少些。若中国市场上可以买到化学染料以后,绘风筝就多用“品色”了。这是一类水溶性的染料,能完全溶于水,没有不溶的颗粒,因此使用这些颜料可以不加胶,所以在一些纸上涂刷以后,干燥时并不收缩,重量增加极少,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更好。用品色绘的风筝逆光时格外鲜艳明丽,是其他不溶性颜料所无法比拟的。常用的品色有品红(大红)、品绿、槐黄、湖蓝、青莲、玫瑰精(紫红色)、酸性桃红、碱性橙黄等。“品色”的缺点是有几种颜色(如黄、绿等)耐久力差,时间一长会褪色。   现在有了更好的透明色,那就是给水彩色加色的“彩色墨水”,如北京制笔零件二厂生产的三环牌彩色墨水,十二色一盒。它的鲜艳程度不亚于“品色”,但耐久力比一般品色强得多。但价格也比品色高多了。此外国画色,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在绘制风筝时都可使用,只是最好不大面积使用。黑色除墨和锅烟外,还可用碳素墨水等。对于用尼龙绸,锦丝绸,无纺布,塑料膜和其他新材料制作蒙面的风筝,美化时所用的色彩也有新的要求,例,。用丙烯颜色和塑料油墨可以用在这些材料上。此外在尼龙绸和锦丝绸上还可以用印染的方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底的处理   有很多风筝在绘画之前,要先上底色,这节就讲底色的处理。例如制作靖蜒或蝉风筝的翼在绘制纹理之前,就必须先上底色。红靖蜒用红底色,绿靖蜒用绿底色,蝉一般用黄底色。   这种底色一般在未糊之前上好。因底色上大面积着色,要求均匀或渐变,往往先把纸或矾绢铺在桌面上,在表面先用板刷刷上一层水,使其湿润后,再用板刷均匀地涂上透明色,等稍晾一会,还未完全干时再刷一次,直到适度为止。待完全干后用熨斗熨平。如果没有渐变色的要求,则可用染色的办法处理底色。把溶好的色放入平盘中(如洗照片用的平盘)把纸或绢裁成小于平盘的宽度,用手拿纸(或绢)一端的两角,使它浸入色水中,然后沿盘边轻轻拉用,则纸被全部浸湿着色,等全张纸都拉出色水以后便轻轻地把纸挂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上,像晾晒被单一样,待干后熨平便可使用了。如能买到事先染好的彩纸、彩绢也可直接使用,不用自己染了。   四、描线   准备好有底色或无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绘画了。画前先要在白纸上用墨线绘好1/1 的“大样”,各细部花纹都要绘出,只是不用上色。把准备好的蒙面材料铺在“大样”上,用毛笔勾出全部线条来,根据图案的要求,有黑边的全用墨线勾出,大黑面用墨染好,个别图案是白边或色边的用白粉或颜色勾出。对于描线的要求是:准确,均匀,流畅,对称。   五、染色   指着色。对于没有矾过的“生纸”、“生绢”在勾画的图案上着色之前,先要在着色部分用笔上一遍胶矾水,待干后再上色。凡较大面积地着色,尽量多选用透明水色,小面积着色可用不透明的颜色。如在特殊情况下,要大面积地着不透明颜色时,一定不可上得太浓,太厚,否则会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缩,使整个蒙面无法使用。   六、修饰   指染完色以后的修饰和勾勒方法与绘画同,这里就不详述了。   七、糊与绘的先后   最后要提及的是“糊”与“绘”的先后问题。绘制中国风筝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1.先糊后绘:   这是民间艺人的传统做法之一。他们先用白纸糊在风筝骨架上,然后用调过胶的锅烟,直接往风筝上绘画黑色的部分。图谱都是在他们头脑里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待黑色干后,再用色笔在适当的地方涂色。最后适当地修饰一下,风筝便绘好了。这种绘制像绘制民间粗瓷上的花纹一样,要有熟练的技巧。绘制出来的纹样滞洒奔放,是中国民间风筝的精品,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2.先印再糊,最后填色:   为了便于大批生产,中国风筝艺人把风筝的绘制方法与民间木板年画的制作相结合,形成了这种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条纹,再糊在风筝骨架上,最后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几条最见笔锋的线条的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大批生产的民间风筝上。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柏家埠的风筝都是这样绘制的。   3.先绘后糊:   这是单件生产,制作精细的风筝可用的方法。近年来,中国的风筝爱好者和国内生产风筝的厂家,大都使用这种方法绘制风筝。绘制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风筝蒙面的展开图,并把设计好的纹祥用墨线画在上面。   (2)裁好蒙面纸(或绢等),放在展开图上,用铅笔把纹样勾描下来。   (3)根据纹样和颜色,分先后在蒙面纸上涂色,勾线和精绘。颜色干后,用熨斗熨平。   (4)把蒙面纸仔细地蒙在风筝骨架上。这里要特别注意接口部分的纹样,要拼准、对齐。   (5)最后修饰。   八、外国风筝的美化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一些外国风筝的美化方法:   有很多外国风筝和中国风筝一样,是以彩绘为主的。如传统的日本风筝就是以彩绘为主,他们把“武士绘”用在风筝上,使日本风筝独具一格。其绘制方法也与中国风筝绘法相似。但还有很多国家的风筝美化方法与我们不同,有些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大色地的整体处理:   如一只黑色的大鲨鱼,全是用黑布做的,只有几颗白牙和一对白色的眼睛,放在空中,远效果很好。   2.拼色。   如一只大鸟,用大红、桔红、黄和黑色的布拼缝而成,放上天空,光彩夺目。   3.喷染:   如用白色的布制成风筝,用纸剪成花朵形放在白布上,再用紫色喷染,然后把纸片取掉喷染后的紫色布上就呈现出白色的花来。再用同样方法,用其它颜色喷染花心。这种方法比用笔绘省时间,大效果好。   4.扎染:   用布或纸,局部用线紧紧地绑扎起来,然后放进颜料里染。干后打开绑扎部分,形成自然的浅白色图案。用这种方法糊制风筝,美丽而大方。   5.挖补:   在用单色纸制作的风筝上,挖去各种图案再用彩色纸补上去,便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日本静冈县的菱形风筝采用这种方法,美化效果很好。   摘自汪耆年先生所著的《风鸢四艺》

文章TAG:风筝  整体  怎么  怎样  风筝的整体怎么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