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天然太极图

有汽车去那里的 淇河天然太极图占地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天然太极图。它左携殷墟(安阳),右扶朝歌(淇县),纵恒坎离,定位乾坤,阴阳二鱼隔河呼应,淇水幽静含情,怀抱阴府,背负阳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穷的奥秘尽含在这一动一静中。

天然太极图

2,太极一章二章怎么打

太极一章:准备姿势:左脚向B方向(下文中的英文字母均指演武线图中的方向定位)横跨一步,两脚同肩宽,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屈臂置腹前,拳心向内;眼视前方。1. 左转身下截2. 右上步冲拳3. 后转身下截4. 左上步冲拳5. 左弓部下截6. 左弓部冲拳7. 右转身外格8. 前进步冲拳9. 后转身内格10. 右弓部冲拳11. 右弓部下截12. 右弓部冲拳13. 左转身上架14. 右前踢冲拳15. 后转身上架16. 左前踢冲拳17. 左弓部下截18. 右弓部冲拳太极二章:太极二章分为18个动作,在一个王字图内打完起势先打王字中第一横1.向左走步左手下格挡2.弓步冲拳3.向右走步右手下格挡4.弓步冲拳再打竖的第一部分5.向左转走步右手中格挡6.走步左手中格挡第二横7.向左走步左手下格挡8.右脚高前踢右手向上冲拳9.向右走步右手下格挡10.左脚高前踢左手向上冲拳竖的第二部分11.向左转走步左手上格挡12.走步右手上格挡第三横13.向后转直至面朝第三横的右边并右手中格挡14.原地向后转至面朝第三横的左边左手中格挡往回走:竖15.转至面朝出发点方向左手向下截16.右脚高前踢右手冲拳17.左脚高前踢左手冲拳18.右脚高前踢右手冲拳收势
是太极十三章吗
看图片,太极一章,二章

太极一章二章怎么打

3,太极拳的技击方法是怎样的求解

“四两拨千斤”凭什么?一切貌似简单的东西,可能十分复杂。一切貌似复杂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 太极拳是神秘的,其中的“四两拨千斤”是最基本也是最高的原则,但这对很对人来说,几乎不可思议,“四两拨千斤”,凭什么?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很多因为中国文化本身着重体验而导致的不可言说性,但武术作为人类的运动行为,不可能脱离自然界的原则,如果从力学的角度去解释太极拳运动,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在这篇简单的博文中,我力争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释清楚为什么太极拳能够“四两拨千斤”。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仰面朝天放置在地上的自行车,我们转动脚踏板,等到车轮子高速转动起来,这时候如果我们用手想去按住车轮子,让它停止转动,这不仅不可能,我们自己也有随着车轮的切线飞出去的感觉。太极拳就是这样,太极拳师就是这样一个高速转动的车轮子。以弧线运动破解直线攻击,这是太极拳最基本、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原理,除此无他。在上图中,A是太极拳师,B是施外力者,当A在旋转中遭到B施的力时,B必然会改变方向,就是说B所实施的打击力被消解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内外家的区别主要在,外家拳主张主搏于人,主动出击,内家拳则讲后发制人,舍己从人。力学上,力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外家拳在练习和实战中着重于力的大小,就是练的越刚、越猛越好,而内家拳则着眼于力的另一个要素——力的方向,通过改变外来攻击力的方向达到搏击中取胜的目的。两者均符合力学原理,而着重点不同。因为力的大小对太极拳师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太极拳适合任何人群、尤其是身体素质比较弱的人练习。前人谓太极拳最佳的搏击效果就是弱破强、女破男、老破壮。“四两拨千斤”并不是说所有的弱均能破强,只是说有这种可能,而达到这种可能条件的就是:小的力必须能够自如的变化,因为自身的变化才能导致外来攻击力随之产生变化,就是说,太极拳师要练习到任何时候都能够像旋转的车轮一样,随时向任何方向化解外来打击,这就是拳谱上所说的“随屈就伸”、“以柔克刚”、“引进落空”。道理是简单的,但要是练到这种境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仍有众多玄机。古人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这就是看上去简单的太极拳难练之所在了。 太极拳的打法是引进落空、沾粘连随、合力发人,是以柔克刚。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对方的劲有多大、速度有多快,我的思想是不抵抗、不躲避,而是积极主动地帮着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运行速度往前走,我再把我的劲加在他身上,超过他预想的进攻速度,让他失去控制。日本相扑倾倒在太极拳门下 物体运动的规律是,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作直线运动,有了阻力就往旁边走了。一般拳术的打法是,你来了,我就把你架开、搪开。太极拳不是这样打,你想在这条道上往前走,那好,我把路上给你扫干净了,甚至还给你洒上点油,然后你过来时我再从你背后推你一下,帮着你加快向前的速度,是两个人的力加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也好比是落井下石,你不是想跳井吗?在你往下跳的时候,我再往你身上扔一块石头。人一生下来从吃奶就开始用力,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情大都需要用力。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练力量,不注重练神意;只习惯练顶劲,不习惯练顺劲;只习惯练实劲,不习惯练空劲;只习惯练分力,不习惯练合力。太极拳的打法是反先天的,是出其不意的。使用这种打法,必须有名师指导,还要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很灵敏的反应能力。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与不同对象的实战锻炼,再加上认真的体悟研究,才能渐入佳境。太极拳有十年不出门之说,就是说太极拳内外兼修的功夫要求太高,练者如牛毛,成者如牛角。太极拳的技击要求做到中、松、旋、空、合、沉、稳、活、灵、畅。

太极拳的技击方法是怎样的求解

4,太极拳怎样才算打好了 练拳就照这四个标准打

练习太极拳就是要有一种“太极状态”。王宗岳认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是指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阴阳两气包含在“太极”之中。“太极状态”是一种动与不动之间的临界状态,一开一动生出阴阳,一合一静回归无极,“无极”生“太极”。这就是“太极”。
怎样练好太极拳 常言道,不管做什么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太极拳前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文献;如:文字、图象、照片。现在有:电影、录像更方便。主要根据《太极拳十要》中的十个要领讲述。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对头部要求 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就是有力量。总的含意是要求头颅正直,头上是虚的起来头正颈也就直了。颈直,站着显得很精神,不这样就提不起精神。如果两眼闭着,塌蒙眼也不行,讲究精气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头正颈直,经络顺了,气血也畅了,练起拳来感到很舒服。头表现出来要具体形象。所谓“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尽量做到这些要求。 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视,应随出手的方向,随动作的要求转动而转动,跟动作协调起来,也可往上,也可向下。 2.咀,即口。似闭非闭,似开非开。一般说口呼鼻吸,实际生活不是这样。闭不是嘣着咀,也不是开着,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不要硬顶。似闭非闭,活动能使口内生津,不至于口干舌燥。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 3.气,气是一门科学,现在气功很盛行,有专门研究气功的。一般称太极拳为自然气功,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或你来我往。太极拳的气沉丹田“脐”下小腹部位,不论坐着、站着,气沉在丹田就会感到非常舒适。保持这个状态,气就沉到丹田了。这个“气”,分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指元气,后天之气就是呼吸。先天之气要稳,后天之气宜顺,二者是结合的。一个沉到底下稳稳的,一个比较顺。先天之气是固有的、本能的,摸不着,看不到,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如果人没有气也就完了。4.呼吸,练拳过程中呼吸怎样配合动作,要求自然配合,能配合多少配合多少,不要勉强。因为套路跟单势练法、散打不同,套路是按预先设想编排按顺序作的,散打就不一样了,有对立面,来自刹那之间,说来就来,不一定从上面来,还是下面来,也不一定是拳还是脚,或者其他部位,时间很快,很短。比如击掌,一般配合动作,不能吸气,不能呼气。套路系统要做到呼吸都配合,很不容易。套路不只是一开一合,它还有衔接的地方,有过渡,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保持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就行了。开始可能出现气短,慢慢适应了,呼吸就长了,有节奏了,有力了。 二、对上肢要求 练拳中的放松目的是把肩、肘、腕内在的连接起来,具体到手上要求:掌微伸,指微曲,指缝稍离,手型要美,不要硬棒棒的;肩要沉,肘要坠,腕要坐,指要伸,这样就能有机地连接起来,看着是给他一掌,不是光掌、光手,而是全身。如搂膝拗步,不是光两只手,而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脚而腿而腰上下必须连贯。太极拳的“棚”是主要内容,武术本身来自于生活,如两人在一起,对方不太礼貌,给我一拳,我一抬手,一转变挡住他,一转弯手一翻,就采住他了。不管上,不管下都可以,给肘也行,膀子抗他也行,讲究手采肘靠。平常练就是练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松劲,通俗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整个做的时候要的就是这个“劲”。一抬手一举足都有它的基本内容在里头,刚才的“掤”,如果没有那个意思就不好看了,所以得养成那个意识、比如唱戏、不管生、旦、净、未、丑,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是因为表演得深刻带有感情,比较真实。我们练拳也有那个内容,看着就精神,如果没有那个内容,看着就不真实,就不太好。所以牛桂英、丁果仙她们能够、吸引人就是表演深刻真实。练太极拳也如此。 1.掌 前面讲过手型,主要是掌,对掌的要求,一般是侧面掌,掌宜微伸。 2.拳 对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虚虚扰住握实,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 3.吊手 要求五指下垂,虚虚扰住就行了。 4.手腕 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劲的感觉,劲是贯输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连接到上肢,不能出现僵硬。 上肢放松必须通过沉肩坠时,坐腕舒指,放展它,松开它,越松越有劲,慢功夫,功夫就是时间,按照要领练,练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会有劲,劲的形成,只要按要领做,不用练劲就有劲。 太极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种。它的臂要求伸直,直里带有曲。开与合都有辩证关系。开里有合,合里寓开。臂不能直挺挺的。 5.单鞭 单鞭的右臂要直,因手(吊手)是朝下的,根据人体的构造和拳法的要求,必须这么做,这样做是顺的。如果做成弯的就不合适了。 对上肢的要求,基本上通过“放松”,肘拽肩,手腕拽肘,要有自我感觉。在练拳时注意,不练则已,练就得找点东西,使精神上有所寄托,便于提高,今天找点,明天找点,练拳不是一朝一夕,每天练每天找,日久天长,慢慢就找着了。还能控制指挥它。 三、对躯干要求。 躯干就是身子,胸要含,背才能拔,能含胸才能拔背,能拔背才能力由脊发。它的位置正好在人体中部,腰动自会带动腹部蠕动各部功能,通过活动得到锻炼。所以,腰至关重要。含胸怎么“含”,开国大典,首长检阅部队:战士胸脯挺着很精神。这是检阅,作战不行,受限制。“含”区别于挺与弯腰,以自然为原则。本身就带有含,所以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对以腰为界线,由腰开始松腰松胯。这样一往上一往下形成对拉,突出腰的主宰作用,使躯干形成整体。区别于连根拔。以腰为主,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主宰,使它能带动上下动。可以一动无不动,只要动就有意识地带动上下动。如云手,走时转身,左右两侧各45o,中间90o,都是腰带着走,右边左边一定要含胸拔背,以腰带,否则出不来劲。这个“劲”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僵劲、猛劲、很自然很舒服。希望做时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劲胯,“放松”内劲就贯穿。意念就集中。 四、对下肢要求 下肢要撑住上肢、躯干整个力量、虚实与重心掌握好。 1.马步 拉开马步,两脚直前,实在八字步上,虚在丁字步上,虚实掌握好,就能掌握重心,注意膝关节与脚的方向要相符,否则就不合理。只要分出虚实找出重心就可以了。在变的过程中要求式式均匀,绵绵不断。每个势子要做清楚,中间不能停留。 2.弓步 弓步拉开后,它的虚腿的蹬,实腿的撑,在迈步时要按照规律走,重心向前移,脚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后膝盖往前挺,由虚腿变实腿,实腿蹬,虚腿撑。走时固然以腰为主,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撑弓接”整体协调。一下做不到,每天练,每天找,由点到面,上下相随就协调了。内在必须连接,跟写字差不多,写到一定时候和练拳一样。感到不好了,这是要求高了。这个高反复不断出现,说明真正提高了。太极拳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练到老,没有一个觉得很完满。 五、对步法要求 1.马步 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马步要求与肩同宽。 2.虚实步 习惯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但在作的过程中以至摆了定势后与虚实步又不太一样。成弓步的迈步要直着往前搁,中间要有个幅度,就是与肩同宽。怎么出去呢?迈步要直着往前放,后蹬前撑就稳了。还要左右支撑,如果步子迈得太小了。挤在一块儿,就不稳,它没有左右支撑。必须前后蹬撑,左右支撑。在练的过程中虚的这边胯要松垂,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就直接出去了,在松的时候,两边一块松,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较顺了,前后顺了,左右也顺了,左右也支撑了,就是前撑后蹬,左右支撑。 而虚实步,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那个腿弓出去,这个不弓,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要保持与肩同宽,以八字步为主,要求一条中心线,左右两侧分。左脚在左边,右脚在右边,相互之间不能越过,中间不要幅度。如白鹤晾翅、手挥琵琶,脚掌着地,脚跟着地,都是这样,不要拉开。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一气呵成。初练时,如预备式,做起势,它的步幅的大小决定下肢力量的强与弱。屈腿蹲了,第一步走,劲有多大。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第一步就决定了姿势的高低。往后所有的势子都应以此为准。它的步幅大小,决定下脚力量的强与弱。要一气呵气,练下来一趟,练三趟,练几趟,都可以,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运动。 单鞭下不去,舒腿坐到什么程度。比如,右手勾吊手,左臂翻向里,掌心朝成成掤式,上身不动,提左腿向正东伸出,置右脚左侧。当左脚着地后,左腿同时向前弓出,成弓步,左腿弓,右腿撑,身子尽量下坐就行了。如果没坐下去,还很高,是步子迈得不大。步大不能太大,否则重心前移时,不能稳稳提起来,会出现起伏。 定势,即标准式。如搬拦捶,通过转换重心移动,两臂环起,提腿迈步,重心移动,坐好腿以后拉开,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摆够数,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再如转身撇身捶,转身握拳,坐回来,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势做出来。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在动作中包括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就是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两者相结合。再比如斜飞式,不管那个动作往哪里走,意识得跟着走。不能手往右边,眼睛,意识却往左边看,往右边想,这不行。必须手往上走,就往上看;肢体往下走,就往下看。使之内外相合。 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这么难。先练轮廓。即粗粗地练。一般分粗练、细练、精练三个阶段。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知道基本要点,动作做不好,但心里知道,慢慢就能结合起来了,也就细了。最后是精,精要求高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定要把“要领”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TAG:太极  太极拳  怎么  图片  太极拳怎么打  天然太极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