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使用刻度尺

1.(观察)观察刻度尺的0刻度是否磨损,了解最小刻度值。 2.(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对准观测点。 4.(记)要记录准确数字,并估读出最小刻度值得下一位

如何使用刻度尺

2,对数刻度尺如何刻度的

【1】可以通过波浪理论采用了这种坐标,其它的分析(譬如一般的黄金分割分析等)也可以采用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 在普通刻度(算术刻度)上,从一元到两元的距离等于两元到三元的距离等于三元到四元的距离;而在对数刻度上,从一元到两元的距离等于两元到四元的距离等于四元到八元的距离。若纵坐标采用对数刻度,横坐标时间采用算术刻度,就被称为半对数刻度了.  【2】对数: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一种计算特殊多位数之间乘积的方法。若a^n=b(a>0且a≠1) 则n=log(a)(b) 如果b^n=x,则记n=log(b)(x)。其中,b叫做“底数”,x叫做“真数”,n叫做“以b为底的x的对数”。
你好!每10倍一个刻度: 1,10,100,....打字不易,采纳哦!
每10倍一个刻度: 1,10,100,....

对数刻度尺如何刻度的

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根据不同的需要刻度尺又做成多种,如木尺、钢尺、三角板、皮卷尺等.有些刻度尺,同学们虽然已经见过和用过,但是,要做到正确使用,还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认第一,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即测量的起始刻度线.一般刻度尺的零刻线位置有两种.一种在刻度尺边缘,如学生用的钢尺;另一种不在刻度尺的边缘,如三角尺.第二,观察刻度尺的员程,即从零刻线到尺子最后一条刻度线间的距离,它表示该尺能一次直接测量的最大长度.第三,识别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即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它是刻度尺准确程度的标志.如相邻两条刻度线问的距离是1毫米,就表示这把尺子的最小刘度是侵米,用其测量能准确到毫米.2.放将风于放人被测物体的讨测部位,使刻度尺尽可能紧贴消州物体,并与被测长度平行.将刻度风的不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若零刻度双澳州,可将某单清楚的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看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尺而中直,并要正对刻度控.4.读除准确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同时注意,当物体一端对准零刻度线时,从刻度尺上读出的数值就是所测物体的长......(本文共计1页)
长度测量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测量,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刻度尺的使用必须弄明以下三点.一、学会观察1.首先观察外形,刻度尺是否因热胀冷缩或其他原因发生变形,刻度分布是否均匀.2.观察“0”刻度线是否磨损.3.观察量程,即一次测量的范围.每次测量前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计,然后选择量程合适的刻度尺进行测量.4.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表示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出的结果越准确.分度值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情况而定,并不是每次测量都是越精确越好.二、学会正确摆放1.首先要放正,刻度尺与待测边平行放置,若放歪则会出现偏差.2.“0”刻度线要与待测边起始端对齐,末端所对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长度.若起始端与其他刻度线对齐则要将待测物首尾所对应的刻度值均读出,然后相减方能得到待测长度.3.刻度尺有刻度的边需紧靠待测边,如果是比较厚的刻度尺需“立”起来放置,见下图:三、学会正确读数1.视线与待测边末端对准的刻度线垂直即“正视”,不可斜视、俯视、仰视,否则结果会偏大或偏小.见下图:2.读取测量结果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下一位,见下图:该物体长...... (本文共计2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4,刻度尺怎么正确使用

希望你能把我的选为标准答案哦!我是在科学课上做的笔记~(1)选 选择量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2)放 刻度线应紧贴并平行被测物体(3)看 在读数时,实现应与尺面垂直(4)读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比较简洁啦,绝对准确滴!(*^__^*) 】
要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就要正确地使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并掌握测量的方法和要点。  一.对刻度尺要“三查”。  在实验的测量以前,应养成首先检查测量工具即刻度尺的习惯,对刻度尺的检查包括三点:一查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刻度是否均匀,刻线是否清晰;二查刻度尺的零刻度的位置,若零刻度在刻度尺的端头,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三查,即弄清相邻两条刻线所代表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以及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长度(量程)。  二.使用刻度尺要“五会”(1)会认。即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测量范围;(2)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尽可能与被测物体接近,不能歪斜;(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与刻度尺;(4)会读。除读出最小刻度以上各位数字外,还应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的数字;(5)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三.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做到“五要”  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例如,要测量桌面的长度,只需估读到毫米,可选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要安装窗玻璃,需准确读到毫米,就应选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板尺或者钢卷尺等。此外,工厂中或实验室中还有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即螺旋测微器来精确测量的。  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有“基本测量法”和“特殊测量法”。例如,欲测物理课本的长或宽,就可用刻度尺对它进行直接测量,这种方法是基本测量法,还有一些情况,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而需用刻度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间接测量,或利用特殊工具进行测量,这种方法,是特殊测量法,例如,欲测圆锥体的高或墨水瓶的高,则要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欲测曲线的长度,则先用棉线量出曲线的长度,然后再用刻度尺测量棉线的长,就是曲线的长度(化曲为直测量法);将圆纸板在曲线上滚动,记下始点、终点和圈数,测出圆纸板的周长,就可算出这条曲线的长度(滚轮测量法);欲测出教科书每页纸的厚度,可将教科书压紧,测出书的厚度就可算出每页纸的厚度(积累测量法),等等,这些都属于特殊测量法。  三要能正确地读数,测量时,刻度尺刻度的一面要紧靠被测物体,并且不要歪斜;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刻度的一边要垂直,不要偏左、偏右,也不要偏高、偏低,要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的准确值和估计值。  四要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写出单位。  五要能正确地计算平均值,为使测量准确,测量长度常用多次测量必须注意L1、L2……Ln的读数都要使用同样的单位。
1.选正确: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2.放正确: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3.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及被测物体垂直;4.读正确:读出最小刻度值及以上各位外,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5.记正确: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对准,量,看数字
物体边缘,与物体垂直,零刻度线1.知识提要(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任何物理量的测量都必须先规定单位。(3)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并需按有效数字记录。(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要点点拨(1)正确使用刻度尺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最后应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2)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若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无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注意: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写上相应的单位。(3)长度单位的换算应掌握km、m、dm、cm、mm、μm六种单位间的换算。其中km→m→mm→μm每一级都是千进位;m→dm→cm→mm每一级都是十进位。换算的正确写法应该是:换算数字乘以进位比例带进位后的单位。(4)正确认识误差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方法不当、人为主观因素(读错、记错等)造成的,因此在实验中错误应该避免也能够避免。②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在一般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这种方法对偶然误差的减小有效)。
比如我们常用的刻度尺,最小单位是毫米,那么你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就可以估测毫米的下一个单位,比如说你测一物体长度在42左右mm,但是呢刻度在42--43mm之间,那么你就可以看一下大约偏向42还是43 ,这1毫米又分10份,你就可以估测大约下一位是几了,举例是42.5mm吧。42。5是数字mm是单位。

文章TAG:刻度怎么刻刻度  怎么  如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