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请教达芬奇的 Log页面与Primaries

LOG模式下的,Shadow、Midtone、Highight的区域范围有限定,限定范围可以通过LOW Range、High Range、Contrast设置调整。primaries不是调风格的,只是一种色轮控制模式而已。LOG模式是另一种色轮控制模式而已。。你调色都没入门。
入门了的都不在论坛混了,都用耙子捞钱去了
大家心平气和的交流 我是刚入门 所以来请教

请教达芬奇的 Log页面与Primaries

2,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首先谈一下我对电影感的看法吧,我觉得电影感是个很综合的感受,(长文,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句)它包括但不限于:1.构图:这个一言难尽,电影构图千变万化,为突出电影的视觉特点,大概要思考包括画面划分,人物处理,背景处理,前景处理,景次,角度,越轴等等。作为摄影师去模仿电影单帧截图的感觉,需要考虑的仅仅是画面的划分,人物,前后景,同时考虑景别大小即可。因为我们的故事没有整体性,谈不上系统的镜头语言,仅仅是保证这一张照片能让人感受到故事,感受到前后的承接即可。 我会结合下面的例子具体来谈我的理解。2.色彩:我们大家都知道,日系/东亚电影的色调,和法国/西欧电影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越来越现在导演的创作风格而非其地域特征上了。然而色彩本质上还是为了电影的表达服务,通过色温高低,色调冷暖高低长短来烘托出截然不同的气氛,创造不同的情绪基础。色彩的表达也是最为个人化的,我们模仿电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心情,和对画面的理解出发,呈现出非常个人化的色彩搭配。但影响色彩的变量却常常非常可观:色彩不仅仅和拍摄时间,天气,季节,空气质量,拍摄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关,而且和镜头,胶片,或者CCD,CMOS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简而言之,德味即是镜头的味道,也是拍摄地点的味道。3.宽容度/动态范围:我们从很多电影里都能感受到,电影画面区别于一般摄影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极端曝光部分的细节保留。侧逆光的画面,依然能够看清人物的眼眸,背光脸颊的轮廓;路灯的微光下,依然不失街道暗处的细节;整个画面,从曝光的角度看,尽量去接近人眼。我们知道人眼对光线强度的响应并非线性,而是一个S型,大多数胶片也是。而数码相机却基本为直线,CMOS捕捉了一份光,就展现一份亮,因此造成画面高光很容易溢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前期使用RAW拍摄+正确的曝光。后期方法在后面教给大家。4.微反差/细节质感:很多时候电影画面能够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不仅仅是宽容度接近人眼,也因其对我们熟悉的事物表面质感的正确呈现。简而言之该柔的地方柔,该锐的地方锐。画面中出现了墙壁,长椅,石板地砖,柏油马路,树叶,就应当用USM锐化和高反差保留加锐,增强相关像素的微反差,从而呈现出更加强烈的粗糙/纹路/油亮/颗粒/等质感;而遇到天空,光晕,云朵等元素时,则应该让他们柔起来,使用模糊工具或者柔焦插件,配合蒙版,让该软化的软化,使之更接近我们生活中的感受。
很多影友非常喜欢电影的色调,希望数码照片也能按电影的方法去调色,以获得更大动态范围的调色处理。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photoshop中通过文件模式的转换和软件的控制能轻松实现电影级调色, 使你的照片获得更震撼、更高级的色彩表现。 要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处理,简单来说就是把raw转化成log模式,再加载3d lut文件即可。下面我们先简要介绍log模式 、3d lut等电影中的技术和概念,并通过案例来演示在photoshop中的具体应用。 关于log模式 数码单反相机的数字底片是raw格式文件。虽然单反相机raw的宽容度很高,但是是以srgb/adobe rgb色彩空间呈现给用户的,所以raw拍摄的图片,如果不处理,就和相机直出的jpg没有区别。 相比之下, 数字视频采用的是log模式,这是一种电影平台之间的匹配格式,使用一个平坦的对数曲线来表示数据,因为形态与对数函数类似,所以叫做log。由于log的色彩空间很大,宽容度也相应变大,这样摄影机的动态范围就能发挥到极致。几乎现在的专业摄影机都开始使用log模式拍摄高品质影像了,但单反相机的拍摄目前还不支持log模式。 log“平化”相机捕获的影像信息,具有“全动态范围”记录的特点。因此log图像看起来会很灰、很平,但其间蕴含和记录了丰富的亮部和暗部细节。要用好log图像,并呈现胶片一样的效果,就必须在灰画面的基础上调色,因此log素材必须配合和加载lut才能正确显示和进行电影级调色。

如何实现照片的电影级调色


文章TAG:画面  怎么  调色  请教  log画面怎么调色  Log页面与Primaries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