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笔墨纸砚在书桌上从左到右正确的摆放顺序是什么

纸正对前胸 笔放在纸的右边 砚台在桌子左上角 墨放在砚台里

笔墨纸砚在书桌上从左到右正确的摆放顺序是什么

2,笔墨纸砚在书桌上从左到右正确的摆放顺序是什么

纸正对前胸 笔放在纸的右边 砚台在桌子左上角 墨放在砚台里

笔墨纸砚在书桌上从左到右正确的摆放顺序是什么

3,笔墨纸砚如何摆放位置

笔在你手里。 墨是备品,砚池里用。 纸在你面前正中等着写。 砚池摆放看你是左手执笔还是右手执笔,通常在纸的右上方,因为通常右手执笔

笔墨纸砚如何摆放位置

4,保存砚台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方砚台能保存多长时间

砚台是中国古代,属于石头类的玉石,涂蜡:古人对打蜡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砚台是用蜡画的:“蜡中观石,隔云见日,暗沉闷。而蜡石不着墨”。陆埮的这种说法很有道理。现在很多制砚人在砚台上涂满蜡,有的还涂上植物油,有的涂上泡沫墨,以为可以养砚,给人一种滋补淳朴的感觉。然而,这些做法是不恰当的。打蜡封石都可以,但方法一定要得当。砚台四周可以涂蜡,底部要薄而适中;不要在砚台的研磨部分上蜡,因为如果在这里上蜡,墨就化不开,就不能出墨。在砚台上涂抹植物油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植物油是慢干油脂,砚台表面沾满油污,使砚台污秽不堪。而且长时间油腻的话,会散发出一种让人厌烦的怪味,或者植物油发霉,砚台表面会有霉点,也不会破坏风景。取砚:当砚台被堵在砚台盒里时,要用双手把砚台盒倒过来放在毡桌上,轻敲盒边,使砚台重新掉出盒外。不要用金属物品撬,以免损坏砚台。砚台:砚台放在盒子里,要按照砚台和盒子原来的位置自然摆放。尤其是长方形砚台,上下两边长短不等,但底边比上边略宽。摆放砚台时,要根据宽度摆放。如果把砚台倒过来,把砚台盒塞得紧紧的,砚台盒就会裂开。砚台的收藏与保养:砚台盒多为木质,清初极品砚台的砚台盒多为上等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黄华丽等砚盒内壁也涂了好几层漆,防止墨水冒汽开裂。此外,砚台盒要经常打蜡,保持光泽,防止湿气侵入。如果砚盒收缩,砚身装不下,此时可以用砂纸打磨盒内侧,使之变宽,便于摆放。切忌磨掉砚台,会招致“削足适履”的嘲讽。由于年代久远,古言的盒子经常破损。对于这类砚盒,可以采用盒外配盒的方法来收藏古言盒。因为古代砚盒是研究砚盒形制、工艺和绘画技术的珍贵实物,也是研究古言年代、起源和传播轨迹的物证。一般情况下如果砚台不收到其他的东西腐蚀的话保存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保存好多年,

5,古代文房四宝摆放位置是怎样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部分。   前面已经提过文房四宝的特性及选取使用之法,现在进一步来将其互相配合,以求发挥功能的极限。古人常以健毫笔书写在笺纸上,以柔性的宣纸写也行,所以健毫笔可任意配纸。而弱吸墨的纸可以用健毫笔书写,使用柔毫笔亦可,所以弱吸墨纸类也可任意配笔。这种配法是纸与笔相合的原则,而柔毫笔与强吸墨的纸较为特殊的分法则如下: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   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能。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为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注于纸。」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   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鲜有用柔毫笔之。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蓄的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墨性弱,但行笔放慢亦可使转自如。清代书法家如张照、梁同书、王文治皆善以羊毫笔书写于。其笺纸或绢上风格姿媚丰腴、温润含蓄,另创一格,于师长卿有言:「盖滑纸或绢,性不吸墨,墨沈落纸皆浮在面上,以羊毫之柔顺,写光滑之纸绢,使转运行,自极得心应手。」师言极是也!   健毫笔配浓墨:   以笔沾触墨汁,笔墨之关系可想而知。大致使用健毫笔搭配浓墨,最能表现苍拔雄劲之笔力,王澍曾道:「墨须浓,笔需健,以健笔用浓墨,斯作字有力而气韵浮动。」此言甚是,前代书法家莫不以为然,清刘墉特以健毫浓墨着称,世有「浓墨宰相」之誉。淡墨柔笔并非书人特好之配合,但其实是别具特色的,富有姿媚之韵,王文治善于淡墨柔毫,世称之「淡墨探花」,也是极为适合的。   笔墨纸砚之调配:   笔墨砚三者实是密不可分的,砚台中好的,若端正富光泽明亮,极易下墨与发墨。所谓「墨在砚中,随笔旋转」,「墨逾坚者,其恋石也弥甚」,其关系之密切可视而得知!工具若如手足般配合,必能使书法达到尽善尽美之境界也!
书桌上
书桌上

6,笔墨纸砚的用法

毛笔有很多种,对于初学者来,练习正楷需要选什么样的?——有狼毫、羊毫之分,兼毫的毛笔最好。墨的话,比如墨块和黑条,是如何使用?有什么区别?假如用墨汁,使用的时候又该将墨汁倒在哪个地方使用?——用墨汁吧,方便。初学的人很少使用墨块、墨条,把墨汁直接倒在砚台中。纸的话选什么样的来练习?——练习纸用手工毛边纸,便宜又好写,文化用品店或者文具店有卖。砚是用来磨墨的吧?怎么样使用?直接把清水注入砚台中,拿墨条磨,这种方法对吗?——砚台是磨墨用的,直接把清水注入砚台中,拿墨条磨,这种方法对的。
笔墨纸砚的用法笔的使用方法 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乾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乾」,并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乾,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乾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乾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乾,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乾燥为尚。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字也是很可怕的。还需记得用洁白纸,以浓墨为佳,若用有色纸,则可以稍淡。  随磨随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胶与煤逐渐脱离,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书,极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现成墨汁,有些胶重滞笔,有些则浓度太低,落纸极易化开,防腐剂又多,易损笔锋,不宜采用。  储放匣内:   研墨完毕,即将墨取出,不可置放砚池,否则胶易黏着砚池,乾后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湿变软,两败俱伤。也不可以曝放阳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还是放在匣内,即可防湿,又避免阳光直射,不染尘,是最好方法。纸的使用方法宜平:  书写时必需平放,才易于书写;若纸皱,便不易书写了。惟有人写古篆隶时,故意将纸揉皱,以求斑驳之致与古意。  洁净:  纸上污秽,会影响观瞻运笔与墨色,灰尘也会影响运笔,若与墨汁相杂,墨既不坚,亦乏光彩。这虽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   书法书法,写字最重法度,故「书」、「法」并称,尤重间架与章法,布置章法有纵行横列之分,立定间架则有九宫、田字、米字诸式。线条亦有明暗之别,凡篆隶行草楷诸体都是如此,尤其是楷书更是重要;据说唐人重「法」,丝毫不苟,看留下来的名家诸法,其法度之谨严,空前绝后,故有九宫创于唐人之说。  分格也需随书体而定,法度最严的楷书和篆隶,纵横需整齐,行列皆可画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横列,以免缚手缚脚,不得纵放。明线宜细,以免妨害观胆,暗线用书宜轻,不必涂抹,以免损毁纸张。若摺纸易起皱折,妨碍运笔,亦须避免。   固定:   书写时纸需固定,若纸随笔动,字便不能随心应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纸,也可以用镇尺压在适当位置,使纸固定。  垫吸水布:   以笔饱蘸浓墨写字时于顿挫重按处,力透纸背,墨渗纸外,不但会沾污桌面,且笔画染开,也会破坏画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纸或布垫在纸下,可以将渗出的墨吸乾净,保持画面整齐。   待乾收纸:   墨汁未乾时收纸的下场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一个字平白多了个「镜像」,有时实在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不要自作聪明的将作品「盼乾」,或是想用卫生纸吸乾,这样不但会使墨易脱落,且会使墨色受损。收拾时,不要任意摺叠,以免损纸,有碍观胆。   藏诸乾凉处:   纸受潮易腐朽,过度乾燥又会破裂,因此若想使贵大作能长长久久,就保存在乾燥阴凉的地方。其他如虫蛀也需注意。砚的使用方法平时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使用须换清水: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哦。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乾,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几块钱的兼毫就可以,不要太软太硬的。墨的话,用一得阁的墨汁很方便,倒在小一点深一点的的盘子里就好。如果嫌太浓,可以加一点清水调到你满意的程度,注意,加了清水的墨要在一两天内用完,要是时间长了会发臭的。毛边纸比较适合练习,比较便宜的有几块钱一刀的。也可以拿报纸来练,当然了,多试一些纸,可以感受一下不同的效果。砚台是用来磨墨的,正如你说的那样,先注一点水,拿墨研磨,之后根据需要调试墨的浓淡程度。
初学者选狼毫之类较硬的,容易上手不搞书法创作没必要用墨块,一得阁的墨水很不错,墨最好是倒在砚台里,文具店都有买的纸的话用毛边纸不错砚的使用您说得没错,一般就这样用,不过像那些追求艺术的大家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文章TAG:笔墨  砚台  怎么  摆放  笔墨砚台怎么摆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