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里面的竹子和熊猫是怎么画的,怎么样画国画中的竹子
来源:整理 编辑:航空兔素材 2023-09-14 16:35:18
1,怎么样画国画中的竹子
画竹叶和画竹竿的毛笔要有所区分,竹叶用粗毛笔,竹竿用细毛笔。用墨,竹叶要用浓墨,要湿笔:竹竿用浓墨,要干笔。写意画时竹竿也可以湿笔淡墨,但竹节处要浓墨勾勒。画竹叶要运笔迅速,提笔也要迅速,可参考写意竹子画,细心揣摩,郑板桥和文与可的竹子画法比较精细,不太适合初学者模仿。 
2,怎样国画竹子
云豆美术的艺术顾问方志勇先生独特的竹子画法,百度搜索云豆美术,或画家方志勇一比三色,未下笔前要先肯定,直接出手,顿笔画出每一节。其实还有一种就是在白纸上滴一滴墨汁吹出来也蛮好看,休闲娱乐试试也不错。
3,你了解水墨画竹子的画法吗
马少君作品
墨竹画法
介绍
在中国的文化中,竹子是坚贞、 有节气、有骨气的象征。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如画妙笔赞美过竹、描摹过竹,就连伟大词人东坡居士也曾这样赞叹“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传说唐代李靖见北都童子寺有竹 , 只长数尺, 便令主管僧寺的和尚每日报竹平安 ,此后, 人们便把一切平安信息都叫 “ 竹报平安” 。 古人还曾留下诸多咏竹诗句 “ 高节人相重 , 虚心世所知 ”, “ 直饶岁冷无调叶, 任是霜凌不变心 ” 。诗仙李白又有 “ 开门风动竹 , 疑是故人来” 句, 称竹为 “ 故人“。竹子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传统题材,它为历代画家所喜于描绘,那么该怎么画水墨画竹子,水墨画竹子的画法有哪些呢?
写意竹子创作
应注意黑、灰、白的处理和水墨浓淡变化;
构图应有章法,疏密得当,根据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创作;
枝干应挺拔有力,根据生长规律节节分明;
写意画竹叶子的组合用笔应分为“个”、“介”、“少”、“分”等几种组合构图;
写意竹子创作笔法变化莫测,选择自己最理想的几种手法,加以熟练和完善最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手段;
从简单入手,先观察历代名家佳作,尝试临摹,待熟练之后可以加以完善创作;
切记:“笔在心里、心在笔端、胸有成竹、枝枝连叶、叶叶连枝”的创作秘诀。 此外,中国画写意创作贵在随心所欲,因此作者的心态很重要!画如其人在写意竹子里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画竹的学习上也不可全沿袭前人技法。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广收兼蓄,古代 的、 现代的、 当代的, 凡是有参考价值的 都学习吸收, 以适我用。 如在画粗毛竹时 根据需要采用提斗正反互用, 画出大 小不同的竹竿, 然后补枝画叶, 待全干 后, 在纸的背面施以桃胶、 矾水等, 再染 画淡墨竹叶, 增加层次, 虚叶并施水冲之 使其渗化, 产生虚实关系, 有层次, 有空 间, 有厚度感, 使竹子与自然浑然一体。 笔墨情趣自然生动地呈现出来, 使其表 现技法能很好地为画面的主题、意境服务。
4,如何画两只熊猫在竹林里吃竹子
俗话说胸有成竹,当你要画的时候,先找好比例,大小,这是画画的关键,看看熊猫吃竹子的神态,很重要,看看竹子的样子,心里大概想一想,这样你才能画好,可以参考书籍哦~先认识熊猫 在认识竹子 最后认识熊猫用什么器官吃竹子 开始画吧。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文章TAG:
国画 里面 面的 竹子 国画里面的竹子和熊猫是怎么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