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又 注释 1.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清怨: 凄清幽怨。 2.山枕: 枕头,古来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檀痕: 带有香粉的泪痕。涴:浸渍、染上。 3.折枝:中国花卉画的画法之一 ,不花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 花样: 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 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词解 这首词追忆恋人:上阕前两句化用李后主“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之句,写相见时的情景。后两句写离别之后两人同样在月夜相思,同样的凄清幽怨难以忍受。下阕写夜里孤寂幽独之感,寂寞孤枕,暗自垂泪,又回忆起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花卉图样的罗裙,真是让人黯然销魂。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2,求纳兰性德的虞美人的赏析

虞美人 之三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又 注释 1.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清怨: 凄清幽怨。 2.山枕: 枕头,古来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檀痕: 带有香粉的泪痕。涴:浸渍、染上。 3.折枝:中国花卉画的画法之一 ,不花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花样: 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 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词解 这首词追忆恋人:上阕前两句化用李后主“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之句,写相见时的情景。后两句写离别之后两人同样在月夜相思,同样的凄清幽怨难以忍受。下阕写夜里孤寂幽独之感,寂寞孤枕,暗自垂泪,又回忆起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花卉图样的罗裙,真是让人黯然销魂。

求纳兰性德的虞美人的赏析

3,谁知道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唤真真】 薄,指草木丛生之处。语出《楚辞·九章·思美人》:“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洪祖兴补注:“薄,丛薄也。”《淮南子·俶真训》载:“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高诱注:“聚木曰丛,深草曰薄。”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春情只到梨花薄,并非是说梨花因为春光消褪而凋残变薄,而是说春到梨花盛开,来不及欢喜就风吹花落。以春光比喻相处的美好时光,用凋谢梨花来指代心中的爱人,不写悼亡而流露悼亡之伤,感情抒发流自然而清丽。 同心苣是织有相连的火炬形图案的同心结,和记载了誓言的素笺一样是爱情的信物。这些现实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对容若证明着当初的恩爱欢娱。面对这些几乎要仓皇而逃的容若,赶紧由实入虚,用“清夜唤真真”之典,写想象中的情景。容若似乎幻想着像传奇故事中那样,只要长唤不歇,伊人就会从画图上走下来和自己重聚。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注释 1.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清怨: 凄清幽怨。 2.山枕: 枕头,古来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檀痕: 带有香粉的泪痕。涴:浸渍、染上。 3.折枝:中国花卉画的画法之一 ,不花全株,只画连枝折下的部分。花样: 供仿制的式样。 罗裙: 丝罗织成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词解 这首词追忆恋人:上阕前两句化用李后主“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之句,写相见时的情景。后两句写离别之后两人同样在月夜相思,同样的凄清幽怨难以忍受。下阕写夜里孤寂幽独之感,寂寞孤枕,暗自垂泪,又回忆起你那堪称第一的绘有花卉图样的罗裙,真是让人黯然销魂。

谁知道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4,纳兰容若虞美人

悼亡妻卢氏。容若二十岁娶卢氏为妻,感情深厚,三年后卢氏难产而死。虽然后来他又娶官氏、沈氏为妻,纳妾颜氏,可感情都不如结发妻子卢氏深厚。“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中的“十年”只是概数,其实在卢氏去死八年后,容若也郁郁而终。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浅解: “银床”是井栏的美称,也称辘轳架。“淅沥”象指风雨,落叶声。“屧”为鞋的衬底。此处代指伊人行踪。“蹙连钱”指结满野草苔痕。“翠翘”为女子头饰物,形状像青色小鸟。 “银床淅沥青梧老“遥应下阕尾句所点及的十年,而“屧粉秋蛩扫”一句,则深化了前一句的写景,在井阑、庭树、落叶之外,又添了虫鸣,使一幅深秋庭院清寂之景,如现眼前。“屧粉秋蛩扫”一句飘然起思情,由实景入虚,秋虫声声,芳草小径幽幽,伊人的芳踪已失,再也唤不回。“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这句又从虚景回转,好象一个人,从杳然的往事中猛然惊醒,回到现实。这句写他走到恋人曾经行经处,那里已是苔痕碧碧草凄凄,在草丛间偶然拾得她戴过的翠翘玉簪,胸中无限伤感却无可倾诉。 何恨不能言,隐隐透出此词悼念的并非卢氏,而是容若青梅竹马的恋人。唯此,才有拾得翠翘不可言的遗恨。 下阕所说的是容若故地重游,独立于花阴月影之下,心潮起伏。回廊,应是他和恋人昔日常常逗留约会的地方。而今天上明月依旧,地上人事已非。月华柔软如水又怎样呢,密密裹住的,再不是相依相偎的两个人。 词从出现的时候就是可以唱的,曾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里说的是那个风流的柳永。而顾贞观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那么,人人歌唱纳兰词,却不懂纳兰,更不懂纳兰的“十年”里究竟包含着哪些酸苦和甘甜。十年是可以用来怀念的,也是可以用来祭奠的。时间太短,感知太浅,时间太长,有些记忆已经模糊。十年正好,摸得住,记得住,伤感中容得下品味,感慨中犹记得珍藏。可以赶在华发未生,心血未涸之前,期待重逢。 一个伤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曾经一起游玩。夏夜,蟋蟀声声,两人在花下乘凉,她着香云纱,扑着流萤,一团欢喜热闹。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也已经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间遗落在此的翠翘。词中的十年,容若是实指还是虚指不必当真,但容若立在回廊花阴下,心一定充满了沧海桑田的遗憾,物犹在人已老的感慨。 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翘有恨不能言;十年之后,苏轼对着万顷松涛,看一座孤坟。纳兰词作中关涉到的女子不外乎三人:谢姓表妹、沈婉、卢氏。苏轼词中关涉到的女人却有很多,除了三位王氏,其他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当初在杭州向越老越风流的张先学词时,可能他没有想到香艳的词在他手中成了酒间宴上馈赠佳人的礼品,更想不到他的“十年”叹惋,令后人一直误以为就是写给亡妻王弗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将凄惶扩大到无尽。而容若“十年踪迹十年心”,更将凄凉意深深蔓延。浸润在每个感伤者的心里、情里。相隔几百年的两个文人,一起营造着“十年”的况味,令后人唏嘘感慨。 【赏析二】 苏联诗人曼德尔施塔姆说“二月,足够用墨水来痛哭”,而十年似乎“足够用来怀念”。一年两年太浅,五年太短,二十年太长,就算能活一百年都已经过了五分之一。即使等得到也已经心上生苔藓。十年,十年刚刚好,足够用来怀念,又不会太浪费。如果来得及,你我还可以赶在华发未生,心血未涸之前,重逢。 我想起,词也是可以唱的。顾贞观就曾感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那么容若这阕“虞美人”, 也许当时和“十年”一样被唱成了街知巷闻的“流行金曲”。应该还有更久远的生命力。我们无法证明,再过三百五十年后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这首“十年”。不过,三百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记得容若这阕《虞美人》,记得那句:“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词中的十年,容若是实指还是虚指尚有争论。但我可以确信容若立在回廊花阴下,心里一定岁月沧沧,充满了沧海桑田的遗憾。 读这首词俨然看见一个伤心的男人,逗留在荒芜的秋草蔓地的庭院里,这是和她曾经一起游玩的地方。那是夏夜,蟋蟀声声,两人在花下乘凉,她着香云纱,扑着流萤,一团欢喜热闹。而如今蟋蟀声已消失,她也已经不见。他只在草间捡到当年她无意间遗落在此的翠翘。 …… 十年之后,苏轼对着万顷松涛,一座孤坟;十年之后,容若拾得一只翠翘有恨不能言。但他们的身边都有了新人随侍在侧,真应了歌里那一句:“才明白我的眼泪不只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不可言,不可说,没有人会喜欢乐意看到每天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还珍藏着十年前情人的旧物。每个人对感情的需索都是持续而贪婪的,因此看见旧物,俨然是看见入侵者,会被刺激,有惶恐不安的心理。这些道理容若都是明白的,所以才有“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的矛盾。 苏轼在十年之后写下悼念妻子王弗的《江城子-已亥记梦》,其他的话还没开口,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将凄惶扩大到无尽。而容若的结句说“十年踪迹十年心”,更将凄凉意深深蔓延。 看起来会很简单,悼亡词不需要玩弄技巧,不需要堆砌辞藻,只需要人有真实切身的感受,可以将它饱满地付诸纸上。实际上却是从苏子开了悼亡词的先河,之后历代悼亡词就少有佳作出现,几乎成了真空,直到纳兰的出现。容若比苏子更投入地写悼亡,他生性没他洒脱豁达,在恋情的周折,襟怀未开的抑郁矛盾中辗转一生。 十年踪迹十年心,是为爱情,亦是为了知己散失而沉默悲伤。爱人,妻子,是温情的容若最坚定的支持和依靠。他喜欢在她们身上获得滋养和绽放。一旦失去,他即以外人不可见的姿态慢慢萎谢,悼亡词是他最后的光华闪现。
纳兰性德《虞美人》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性德的爱妻故去后,他始终无法忘掉自己的妻子,妻子无时无刻的年在自己的生活中,触绪还伤,他想起唐朝时一典故。唐代进士赵颜得一美女图,画工告诉他,昼夜呼喊她的名字,百日必应,真真果真下来与其相爱。生一子,赵颜鬼迷心窍疑惑此女子是妖怪,真真悲愤中携子回到画中。此时的纳兰性德痴梦幻想真希望能有这样的招魂之术,日夜呼喊妻子的名字“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希望自己的爱妻能回到人间
银床淅沥青梧老, 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 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纳兰的这首词《虞美人》,是昨天晚上我家公主给我发来的,当时看的是一部分。今天偶然在书店翻到了,细细品味,却心中又百感交集起来。我和纳兰的性情不同,遭遇也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心态也就不同了。可却总能从他的诗读到些什么,淡淡的凄楚和惆怅,却又是那么让人心酸和感动。纳兰容若这个清初的才子,所感受到的,经历的也许逃不过儿女情长,但似乎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悲悯与无奈吧。看纳兰的词,总会让自己也产生共鸣,也感同身受,似是道出了心声。不能改变什么的情况下只能任由自己无力的心酸,难过,回味。如果纳兰在世,真想和他促膝长谈,彼此述说。可是这只是幻想,毫不实际。 “十年踪迹十年心”,说到心坎上的抽搐,本不想再提,只是这一句又勾起了许多许多的往事。往事,不胜思,不胜思啊!可是又奈何说忘就忘,人心都是肉长的。或许再过一个十年我可以平静的淡化我过的这个十年,用一种成熟去祭奠我悲哀的爱恋,又或者还是难以忘怀,俨然已成习惯的的偷偷想起。谁能知道呢?!我会尽力选择前者。多少年的心也奈何不了这段情,孽缘亦不过如此。认命了,早该如此。

文章TAG:虞美人怎么画怎么画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