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质感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胶片机拍的照片质感都那么强
来源:整理 编辑:航空兔素材 2023-08-21 16:48:23
1,为什么胶片机拍的照片质感都那么强
所谓质感就是颗粒和暗部噪点,胶片是由银盐或乳胶分子团构成像素,其具有不规则排列的性质,在宏观上其噪点也就不规则,即噪点的大小和形状及和排列不规则。其实由于早期胶片的性质决定了成像质量,也就是说无论是负片或者是正片,亦或者是相纸,这些都决定了某种成像倾向,或者说风格,同一个厂家的一个配方是固定的,作为用户,久而久之从而形成固定映像,某某风格。比如有种说法:富士比较艳适合拍风景,柯达比较真是适合拍人像。数码也有噪点,但是数码的噪点是由CMOS中电子/电流产生,其颗粒就是一个像素,数码的像素和胶片的像素不同,它是整齐排列的,这就是造成“胶片味道”和“数码味”的本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胶片看作具有某种固定PS效果的滤镜。这张是数码单反拍的照片截屏复制一个图层,用黑白工具,调整参数尽可能保留暗部细节用色彩范围选择暗部扩大选区,像素设置为10,然后羽化,参数为5,然后加单色噪点。 混合模式选择柔光最终效果,是不是比"原图"多了点质感,由于是非100%的图,感觉不是很明显下面的是100%局部对比,是不是厚重了点暗部加噪点100%原图100%由于我只是简单地采用PS的加噪点的滤镜,所以颗粒还是太细太均匀没有斑驳感.我没有琢磨过其他方法模拟胶片颗粒(PS自带的胶片效果感觉也不理想).实际上所谓数码味就是CMOS在信噪处理上已经超越胶片了,因此同色区域纹理很淡的物体看上去太纯净了,这也是数码的优势,但是偏偏有一些老人,习惯了胶片的味道,太干净了觉得不真实,这其实个人喜好.就好比有些人就是喜欢那种自然的裂纹瓷器一样,胶片就是这种味道,她不干净,但是"脏"的自然,因此当这些人看数码片时感觉太假.其实是一种心理反差而已.就好比喜欢喝茶的让他喝白开水会觉得没味道一样,他要的就是那个苦后回甘的味道.但是我觉得根本没必要纠结这些,因为数码时代带来了后期的便捷,你完全不必在大热天没空调的暗室红光下忍受几个小时去做后期,更不用投资放大机等后期设备,相反,作为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人,更应该投入数码的怀抱,因为他可以让你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创意,一台安装最新版PS的电脑就可以了.你也完全不会鄙视P过的图说太假,因为你知道,胶片时代就有P图了,甚至按下快门前,胶片已经自带P图功能了.让我们拥抱数码吧,学好P图,喜欢味道可以自己加,不是吗?技术总是向前发展的,数码干净,失去味道可以加,但是胶片要干净却很难,随着感光元件的发展,宽容度会越来越好,胶片的优势不就是高光宽容度吗?目前也是CMOS的短板,因为数码一旦过曝就会失去细节,而适当欠曝再后期拉亮就是利用数码欠曝能保留细节的优势,而至于拉亮后暗部噪点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只要动动脑子加点风格的噪点完全可以掩盖数码噪点让其更有味道.打开相机后的选项中有设置影响的 色调 曝光补偿 白平衡 这三个选项有可能影响颜色正常哈 比如色调有棕色...拍出什么都偏偏黄的
2,关于电影胶片
现在的电影仍有大部分是用胶片拍摄的
首先,胶片的质感是数码无法比拟的。胶片的放大投影到屏幕上,层次感、色彩饱和度、光影感和清晰度都是非常好的,而数码的综合来讲就差一些。
其次,使用胶片的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前面已经说过,拍电影的机器与拍电视的是不同的,用DV拍肯定会比胶片便宜,但你能想象专业的人士用DV拍电影吗?而如果使用专业高清的电影设备,那成本肯定是要比胶片高。
还有,从感情上来讲,很多导演也倾向于使用胶片。当很多家庭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录象时,当更多人可以用很少的钱欣赏到盗版电影时,也就是说,电影越来越容易得到时,人们对电影的感觉在消退,这也是导演会偏爱胶片的深层原因。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数字电影。目前数字电影有两种规格:一是所谓“标清”(标准清晰度)的电影,是用标准数字录像带拍摄的影片,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700至800线,一是所谓“高清”(高清晰度)电影,是用高清晰度录像带拍摄的电影,清晰度大概在水平解像度1100至1200线,高清拍摄出来的影片能大体达到胶片的清晰度水平。用数字录像带拍摄的电影通常可以直接在电影院用数字放映设备放映,这时就叫数字电影了。当然,用高清拍摄的影片放映效果更好,但实际上仍然达不到电影胶片拍摄的电影的清晰度水平。有时也可以把数字录像带拍摄的影片转到胶片上,用普通的电影放映设备来放映,这就叫“磁转胶”。
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高清数字电影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通过高清摄像技术,实现了与高清时代的接轨;数字介质存储,永远保持质量稳定,不会出现任何磨损、老化等现象,更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传送发行不需要洗映胶片,发行成本大大降低,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等等。
所以,正因为数字电影有上面这些优势,未来高清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成为主流将是大势所趋。
但目前来看,数字电影还不能真正普及。将所有电影都数字化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个水平(其实其它国家也都一样)。目前数字化电影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但即使是在美国,也并不是出品的所有电影都是数字化的。一些大制作、大成本的电影往往使用数字摄像机,这样出来的画面更震撼,但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电影就没有必要拍成数字电影了。
在中国,数字电影有时还很尴尬。很多电影在美国本来都是数字电影的,但到了中国,由于中国影院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普及率实在太低,还不得不将这些数字电影再转化成普通的胶片电影,这样才能在全国各大影院播放。数字电影是有了,但影院的硬件设施却没有跟上,这样的数字电影,即使拍出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数字电影的真正普及还需要加以时日。有两种。一种是35毫米胶片摄影机,再就是索尼的数字高清摄影机 。传统胶片的清晰度最高但成本高,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多采用数字摄影机但数字机清晰度差。数字版在放映时为了提高对比度多半故意提高锐度,很刺眼,但并未提高清晰度。胶片清晰度最高而且很柔和,色彩也丰富。还有一种折中模式是用胶片拍摄,但制作时为降低成本采用数字化,制作完成再扫描到胶片放映,清晰度比全数字高但比胶片差。只有拍摄时用胶片,制作时用剪刀,放映也用胶片才算是真正最清晰的胶片版,但如今为了节约成本三个环节均不同程度采用数字化,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文章TAG:
胶片质感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胶片机拍的照片质感都那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