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我想让我家的一对虎皮鹦鹉繁殖如果把麻雀窝里的东西放在虎皮的巢

当然可以了。不过,细草叶,粗锯末,小刨花,还有碎纸屑,碎布屑等都是可以的。注意垫材不要太厚,以免鸟蛋滑到垫材底下,造成孵化失败,一般一公分左右即可。还要注意垫材一定要干燥,潮湿的垫材容易滋生细菌,使鸟患病。
lz,您好!鹦鹉类把巢箱隔板咬了是常有的事,隔板很有用,多以一定要补上,隔板是保证里面的光线灰暗,在孵化期间相对有用,这样孵蛋的鸟不至于精神紧张,导致不孵蛋~有小鸟的情况下也可能不喂养小鸟,如果你那里人经常出入那就一定要用隔板~还要确保相对安静,不要动他们的窝

我想让我家的一对虎皮鹦鹉繁殖如果把麻雀窝里的东西放在虎皮的巢

2,长尾小鹦鹉孵出小鸟应该怎么办

没养过长尾鹦鹉 养过虎皮鹦鹉的 分笼啊 不能近亲结婚 去对应的贴吧和鹦鹉世界论坛看看 孵化时她在窝内孵蛋,他在外面的,她只有吃食物时才会出来他也会进去负责喂食物给她和幼鸟,她只喂食物给幼鸟的啊。幼鸟的营养来自亲鸟,亲鸟的刚产完蛋,幼鸟正在长身体,所以一定喂养好亲鸟啊!另在平时食物基础上补充营养,比如墨鱼骨和干净的碎鸡蛋壳,红土球等等。幼鸟出窝后笼子要换大的,或者隔离,雌性过一阵子要再生产的(繁殖期在春秋冬,夏季太热了),幼鸟出窝后妈妈会啄幼鸟的,驱赶他们太占地方了啊,笼子最小要他们翅膀能张开的,雄性是负责带领幼鸟出巢,教会并鼓励孩子们飞翔的,幼鸟长大后不要近亲结婚!切记!轻点抓他啊,被人硬抓着很难受的! 摸他们之前手要洗干净并自然干后。啄你再疼也要爱护他们!虎皮鹦鹉的饲养参考: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4615375794596099.html?oldq=1(网址复制到地址栏里) 是图片格式的文字,手机如果看不到请用电脑上网。
让亲鸟自己带大啊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长尾小鹦鹉孵出小鸟应该怎么办

3,银喉长尾山雀的繁殖方式

中国东北地区,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营巢繁殖,此时雌雄鸟共同衔取筑巢材料,并不断地鸣叫,特别是雄鸟叫的更甚。一般是雌雄鸟同时到达,依次入巢后再一齐飞去,偶尔也有单独来去的情况。巢呈卵圆形,多筑在背风的林内,置于落叶松枝杈间,巢的一侧紧贴树干。距地面高3-9米,巢口位于侧面上方。巢用苔藓、地衣、树皮、羽毛等,用鳞翅目昆虫的茧丝胶固而成,内垫兽毛或羽毛。巢的大小为:高11.1-11.7厘米,巢径8.4-10.5厘米,巢口径3.7-4.1厘米。巢营造完毕即开始产卵,每天产一枚,每窝9-10枚。卵平均大小为:14.3-15×11.0-11.5毫米,重0.9-1.1克。卵呈白色,缀以淡红褐色小斑,钝端较密集,略成圈状。在浙江一带,银喉长尾山雀在3至4月间营巢繁殖,每窝产6-8枚卵,呈粉红白或纯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卵平均大小为15×12毫米。卵产完后,由雌鸟单独坐巢孵卵。此时雌鸟很少呜叫,而雄鸟则常飞到鸟巢附近鸣叫,雌鸟闻声而出,偕同雄鸟飞去取食,然后再伴随返回,待雌鸟入巢后,雄鸟再离去。也见有雄鸟衔食喂雌鸟的情况。卵经13天孵化出雏。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裸露,呈粉红色,两眼紧闭。第7天开始睁眼,体上各羽域亦开始明显可见。雌雄鸟均担任育雏工作,育雏期为15天,第16天雏鸟离巢。雏鸟离巢后,先由亲鸟在巢区内领飞,习飞多次后才随同亲鸟飞离巢区。

银喉长尾山雀的繁殖方式

4,急我家亚山大长尾鹦鹉基本上两岁了最近几天突然拔自己左翅膀上

可能是啄羽症,你对比看看:  一、病因  ??多种原因引起,其一是由螨虫寄生所致。螨虫极小,约0.3毫米,圆或椭圆形,寄生于羽毛根部,并引起局部轻微炎症。由于螨虫寄生使局部剧痒,牡丹鹦鹉常常用撕咬局部羽毛,而使羽毛断落。  ??另外,在繁殖期,有些雌鸟在下蛋前,或生蛋期间常常啄取雏鸟羽毛而去营造旧巢。如果同一笼中放养牡丹鹦鹉过多,亦可造成相互啄羽。  ??  ??二、表现  ??  ??头部、背部、腹部或其他部位羽毛缺损羽毛并不完全脱落,靠近根部仍存在。因此肉眼观察发现羽毛缺损部分呈一片密绒毛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牡丹鹦鹉啄咬其他同伴羽毛,或者相互撕咬,也有的撕咬自己腹部羽毛,甚至相互啄咬肛门或爪趾。  ??  ??三、预防  ??  ??对啄羽症鸟应当隔离。鸟笼应清扫,并曝晒消毒,或喷洒消毒水,冻可喷洒象球牌灭虫水。鸟笼应防潮,离地面至少1米,并可经常开窗换气。供给足够营巢物,如锯末、机刨花或树棕。另外,笼内入置一段软松木,供种鸟撕咬成纤维状后营巢之用。  ??  ??用鸡蛋小米加添加剂为主喂养。  ??  ??四、治疗  ??  ??可于断羽区域局部涂抹复方松焦油搽剂,制法:松焦油1份、硫磺1份、软肥皂2份、50%酒精2份,混合调我。每日3次,连用2周。鸟笼、鸟窝及鸟身可喷泉洒象球牌灭虫水。改用鸡蛋小米加添加剂为主喂养。可加用助毛粉,其成分主要是氨基酸和羽毛粉。  5回答者: ヾ鰰
无聊的
带她多出去转转,多与鸟在一起叫一叫,她应该发出扎扎嘈杂的叫声,人需要交流鸟也一样,一个人呆久了,缺乏交流不想郁闷也难,人工豢养的长尾鹦鹉很少,他们配对不易死亡率高。他们喜欢在公园或花园的高大树木上休憩。最后鸟是需要飞一飞的,多呼吸新鲜空气,定时去宠物医院检查一下。祝愿你的鸟早日康复!
唉,估计阻止不了它拔毛毛了,加紧敢一件鹦鹉背心给它穿上吧。
还是带去宠物医院给看看吧,或许是正常现象?它要换毛还是什么的?去看兽医比较保险(看你这么紧张它).
人工繁殖的亚历山大鹦鹉很容易适应新环境本身亦十分强壮且 生命力强, 是容易把握饲养技术的品种。性格方面, 亚历山大鹦鹉十分活跃,啃咬力强, 故不宜和其他品种的鹦鹉溷养。维持清洁卫生对鸟儿的健康甚为重要, 所以要经常要和它洗澡, 另外定期要替它们灭虫。初购回来的新鸟要注意保暖,切勿让它处于低过10℃的环境。亚历山大鹦鹉并不挑食, 饲料方面, 种子(如葵瓜子、南瓜子)、硬壳果(如Bacon果仁、核桃、榛子)、小麦、稻谷、花生和市面上有售的合成粮等均可作为主粮。另外日常给予一些青菜、萍果、木瓜、蕃茄等蔬果作为副食。对其健康亦甚有帮助。如能定期给予一些蛋粉算干麦皮,对鸟儿的生长亦很有帮助。亚历山大鹦鹉正确的饮食应该是以五谷类、豆类、玉米等为主食,多喂蔬菜和水果作为副食,葵瓜子等油脂成份较高的食物只能作为奖励和玩耍时候的奖品。亚历山大要到2岁左右才出现性别特征的,雄性亚历山大颈部是有一条红色颈圈的,雌性是没有。可能是啄羽病,具体解释如下有许多因素影响着鸟的啄羽行为,我相信大部分都是生理或病理性的,如生病、受伤、营养不良等,然而对于鹦鹉这样具有相当智力水平的种类来讲,有时侯情绪因素也起着作用。伴侣鹦鹉中出现的啄羽大多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问题的解决也比较困难,成为伴侣鹦鹉主人时常会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生理和病理性啄羽比较容易找到原因。在整理羽毛时,鹦鹉会很自然地把那些粘连、结块的羽毛清除掉,它们通常是将这部分羽毛嚼烂,当羽毛被粘稠的食物或拉稀的粪便沾染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鹦鹉遇到过于陈旧、破碎的羽毛也会干脆将其拔掉,但一般不会损坏周围完好的羽毛,此类情况多见与换羽期或翅膀飞羽被修剪得参差不齐时。 在鹦鹉出于清洁、整理羽毛的目的在啄拔羽毛时,主人不必给予太多的关注,如果鹦鹉看到你因为它啄羽而关注它时就会变得兴奋,以后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即使没有坏羽毛,鹦鹉也会拔羽毛。 如果有情绪因素在内,我们分析啄羽的具体原因就比较困难。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机制使一开始几乎是纯生理性的啄羽演变为带有行为性的痼疾。有些国外的资料上只是很笼统地称那是因为鹦鹉受到精神压力的缘故,为了帮助大家理解精神压力的产生、积聚直至后来影响鹦鹉行为的过程,还是结合例子来说明。 鹦鹉的成长期很长,幼鸟要跟父母在一起生活相当长一段时期,假如幼鸟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长大的,但却没有得到父母般的照顾,它们就会有严重的不安全感,有时甚至成为影响今后很长时间内行为的消极因素;有的幼鸟在来到陌生的新家后没有得到新主人细致的照顾(有时是因为主人错误地认为鹦鹉已经独立,无需特别呵护),使鸟产生被遗弃的焦虑和失落感;有时侯鹦鹉需要我们的帮助或希望跟我们沟通,但经常得不到我们的及时回应,就好象失群的孤鸟找不到同伴一样。如果在野外出现上述的缺乏父母保护、被遗弃和失群的情况,鹦鹉多半不能成活,所以在这样处境下的鹦鹉会本能地失去安全感,精神压力随时间推移而积聚,到了一定程度后或者在某些因素诱导下,就会试图用某些它能够采取的方式来释放压力,最方便的方式当然是啄拔身上的羽毛。伴侣鹦鹉主人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帮助鹦鹉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能够非常有效地防止鹦鹉的情绪性啄羽,对改善已存在的啄羽行为也有益。很多情况下,受到关怀(不是那种太热切的关注)的鹦鹉会主动改掉恶习。对于已经养成习惯的鸟,我们可以通过用其它物件转移它的注意力以及借助器械的方法来帮助鹦鹉长出新羽毛。最常见的防啄羽器械是“伊莉莎白圈”,那是一种戴在鹦鹉颈部的圆圈,限制鹦鹉的嘴触及身上的羽毛,但不影响它的进食。 患有外寄生虫病和皮肤病的鹦鹉也会烦躁地损伤自己的羽毛,通过对鹦鹉身体的仔细检查可以发现症状。注意鹦鹉生活环境的卫生,定期给鹦鹉洗澡可以避免此类啄羽行为的出现。 还需指出的是,有些情况下出现的羽毛脱落现象并不是由鹦鹉本身啄拔(主动性脱羽)造成的,而是由于受到别的动物扑咬后受伤,营养不良,重金属中毒,周期性换羽等等非自主因素影响造成的(被动性脱羽)。要区分主动性脱羽和被动性脱羽并不难:主动啄拔的羽毛主要集中在鸟嘴能够得着的部位,而鸟嘴够不着的部位如头部和颈部的背面羽毛经常是完好无损的,被动性脱落的羽毛则不分区域,全身各处都可能出现;被啄拔后的羽毛主要是外层较硬的廓羽受损,内层较软的浅色绒羽则残留在身体上,非啄拔性脱羽则可能连绒羽也脱落。

文章TAG:长尾鹦雀  怎么  繁殖  我想  长尾鹦雀怎么繁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