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假如有人向你请教怎样画一幅关于竹的中国话你会说什么100字

画竹画骨,画气节。画中国风。画意境。

假如有人向你请教怎样画一幅关于竹的中国话你会说什么100字

2,用丙烯颜料怎么调竹子的颜色

如果你是画中国风格的竹子就用墨色的,黑中加一点蓝就可以,如果是画青绿色的用蓝加黄调估计可以
和水粉颜料一样的调呀,由于丙烯颜料质地细致调的时候颜色要一点点加,说白了丙烯颜料和水粉颜料比起来就是画完后不容易掉色,不容易洗掉的那种。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用丙烯颜料怎么调竹子的颜色

3,用什么笔画好看

我建议你可以尝试一下 我就喜欢用炭笔画效果很好 基本的东西一定要掌握多看一些好画 铅笔就是好掌握 有功力了也能画很好的效果别人说好不好的 不如自己尝试一下那个可以让你发挥好就用哪个·
主要看想表现什么样的风格,是传统的中国风,还是写实的田园风,或者其它风格,不同的材质表现出来的肌理都不一样。如:毛笔的挥洒自如的气势之美、钢笔单线条刚劲的美、木炭+擦的技法画出虚实结合,朦胧之美、铅笔水粉笔油画笔的细腻之美(当然也可以刻画出粗糙或其他的感觉),都可以画的好看,画的好看大部分还是要取决绘画的功底和技法。再加上一点小材质的体现都有各自好看的地方,看LZ喜欢什么风格。作为中国风元素之一的竹子,当然还是用传统的毛笔更能体现出它的特点。毕竟在这几千年的文化中竹子和毛笔结合已经深深的刻在咱们的印象中了...

用什么笔画好看

4,有爱好艺术的朋友吗 怎样才能画好竹子啊 再练一手好书法

国画和书法都是需要足够功底的,如果你想俩者都精通,肯定需要一定的年份,技术类的问题根本不必讲,我讲一些很术语的词和话你未必能听得懂,书法和国画都讲究意境和神韵,如果能讲的清楚就不会是中华魅宝了,自己好生领悟吧,讲来讲去,最重要的还是多练,不要老想着捷径,窍门,就算有,也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而是你在练习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适用于你自己的方法。所以别人跟你讲其实没用,因为适用于他未必适用于你,希望对你有帮助。
嗯 我挺爱艺术的!!!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竹子很早便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而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千百年来中国人写竹、画竹,并且把这一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创作过程升华为观照社会与民生、塑造精神与品格的过程。 据现有史料记载,竹子成为绘画题材进入到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最早是在唐朝,像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维就非常喜欢竹子,也喜欢画竹。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寻不到唐代竹画的真迹,但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可以让我们对当时竹画作品水平之高有所了解:"不从根生从意生,不自笋成自笔成,抬头猛看不似画,低头静听你有声"。 学者、画家 李燕: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画竹最早的真迹那是宋代的,其中以著名的画家文同他画竹子为最代表,文同这位画家应该说在中国画竹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画竹的风格影响到以后几百年直到现在人们画竹的风格。 画竹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画家自己的精神的烙印,他的精神的烙印也是时代的烙印。比如清代一位著名的画竹的画家郑板桥,他号称"扬州八怪"之首,他是一位清官,他非常体恤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在他画竹这样的题材中间,也表现出这种思想,有一开很小的册页,这幅画我们已经见不到它了,它上面据说只有两三片竹叶,而上面那首诗却恰恰给这两三片竹叶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诉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意思呢?我在衙门里头休息,听到窗外竹子"沙沙沙沙"响,好像是老百姓在跟我诉苦,可是我芝麻大的小州县吏,我怎么能给他们解决这么多的切身的问题呢?不过即便如此,他们的一点点的疾苦都是连着我的心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话太好了,作为郑板桥这样一位有着民本思想的清官,他透过画竹来体会民情的苦难,我觉得实在在历史上是值得书一笔的,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 竹画虽美,但还要会欣赏。首先要看画中竹子的整体资质和造型,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那是一种剪影美、轮廓美,是一种气势和神韵的美;其次在画界人们更习惯将画竹称作写竹,这是因为在竹画作品中汉字书法的笔趣和妙意随处可见。 李燕:比如画它的竹秆,要表现它的刚中有柔,一般来说要用隶书或者是楷书来画竹杆,大的竹秆,竹节要用隶书来画,那么竹的小枝用行草,行书草书之间的那么一种书法,这样显得很挺拔,而画竹叶一般来说要用楷书,一笔是一笔,笔笔送到家。中国的写意画在画竹这种题材的绘画中间,表现书法笔趣,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书法审美的那样一种观点,你来看画竹,恐怕就难以体会到这一层的它的美学含蕴。 诗言志,画传情,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心胸,改变着竹画的风格气质和内涵。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生前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的巨幅竹画气势恢弘,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竹画作品早已脱离了传统文人画对竹子一枝一叶的描摹和对个人情怀的抒发,而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深刻的主题。 著名画家崔惠民师从国画大师董寿平,在继承先师艺术精髓的同时,他在竹画创作上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个性之路。画案前的崔惠民未曾下笔,已是胸有成竹,画笔落处可谓笔随心行,心随神往,心力所至,一气呵成。所以崔惠民创作的墨竹,气韵生动,栩栩如生,堪称竹画中的上乘之作。 崔惠民:古语有句话"半生画兰,一生画竹"。画竹子"画到生时是熟时",所以作者越不敢下笔,但是画技也好,作者的思想也好就逐步又提高了一个境界。我想我这辈子在竹子上面还是学不完,画不完。 李燕:竹从古到今它的自然生态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时代变化,因此画竹也有时代的印迹,有很大的变化。 是的,多少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亲近竹子,赞美竹子,竹子更是成为了中国绘画常画常新的不老题材。

文章TAG:中国  中国风  竹子  怎么  中国风竹子怎么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