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竹子如何刻写字

其实蛮简单的。找一根绿色的竹子、然后用刀子在上面小心的刻字、到时候一干就好了、、、我也可过。有机会找我讨教 吧

竹子如何刻写字

2,竹书是怎么用竹片穿起来的

楼主说的是竹简吧?这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竹简的制作过程现代: 裁、煮、烘,切竹,刮青、书写、钻孔、编。古代: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一般用于书写短文。

竹书是怎么用竹片穿起来的

3,怎样在竹简上写字

用毛笔在 竹简写字,或是烫字也是可以的
[编辑本段]竹简的由来  竹简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 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怎样在竹简上写字

4,古代竹简的制作过程以及书写方法

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制的叫竹简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由于竹简的数量较多,有时也通称作“简”,其实是包含了木牍在内的意义。) 简牍是在纸普及之前用来记载的载体。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最晚至西晋。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 [编辑] 竹简 竹简,一种将文字、图像或其他各种特定的符号写绘于事先加工过的竹片上的书籍形式。其加工过程简单说是将青竹筒蒸煮过,一说要用火烤,让其“发汗”脱水,称之为“杀青”,防止以后变形,不易被虫蛀,且便于书写。因此也称竹简为“汗青”,引申为书册、史籍 仿古《孙子兵法》译本竹简,为河滨加利福尼亚大学藏书 竹简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汉代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补充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最着名的有: 1.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2.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 3.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简不仅在古代文化史、书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刷术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简牍的形式,即为卷轴装的前身,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广泛使用。 竹简的字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常见于楚国简帛,字形结构是楚国文字的本色,书法体势则带有“蝌蚪文”的特征,可以说是楚国简帛的标准字体;第二类出自齐、鲁儒家经典抄本,但已经被楚国所“驯化”,带有“鸟虫书”笔势所形成的“丰中首尾锐”的特征,为两汉以下《魏三体石经》、《汉简》、 《古文四声韵》所载“古文”之所本;第三类用笔类似小篆,与“古文篆书 竹简”比较接近,应当就是战国时代齐、鲁儒家经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类与齐国文字的特征最为吻合,保留较多齐国文字的形体结构与书法风格。竹简书法俊朗,疏密得宜,对研究中国书法史有很重要价值。   简册,“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有竹木简上记事的方式,战国时期的竹简发现很多。战国中晚期的竹简,内容为遣册、古书和卜筮记录。秦木牍和秦简上的隶书字形正方、长方、扁方不拘,笔画肥、瘦、刚、柔,极尽变化。点面有明显的起伏和波势,用笔有轻、重、疾、徐的区别,是考证隶书发展 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战国的竹简是手写。这些字的笔画具有弹性,起止处较尖锐,中间或偏前的 竹简部分略粗,充分表现了毛笔书写的特   色。这与金文随形轻重和因接搭凝结的笔画形态不同,已由迟重变为流美,笔画和体式也较篆文更为简略。可见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隶书在流行。“简书”是近年在中国书法界兴起了一支流派(又称“竹简书法”)。这是一种仿效秦汉竹简和帛书的“古隶”体式,即效仿先秦、两汉时代在竹片、木片和丝织物上的古文字的书法,即以独特的国画颜料配制古朴赭黄色,以板刷在生宣纸上刷出类似竹简书竖条,字体就写在这赭色“竹简”条上,别有一番古雅特色,适应了现代审美装饰情趣。 对色彩变化瞬息之间的精确把握,使书法获得了“随类赋彩”之妙。这种书法呈现出活泼,具有生机的形象。“简书”这一书法艺术于图与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谐。使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又驰骋在色彩和图案带给我们无限想像的空间里。

5,谁发明了在竹简上写字

[编辑本段]竹简的由来 竹简产生的背景 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其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的传播,所以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百余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这一切直到竹简的出现才得改变。 竹简的涵义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 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补充: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 木片 ),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 竹简 。均用毛笔墨书。 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 湖南长沙 、 湖北荆州 、 山东临沂 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 武威 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应该是古代的人,应该是春秋战国时的古人.

6,竹简上写字是用刀刻的还是用毛笔写的

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写的,而不是用刀刻上去的。 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汉代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在湖南长沙、湖北荆州、山东临沂和西北地区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过重要发现,其中居延出土过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简牍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 最著名的有: 1. 279年,晋朝汲郡人从战国时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发掘到写有文字的竹简数十车。 2.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3. 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简上文字依然清晰。 4.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 5.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简不仅在古代文化史、书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刷术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简牍的形式,即为卷轴装的前身,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广泛使用。现代竹简更多的是收藏和家居。 2001年、楚天绿采用激光在楠竹材料上雕刻的竹简,字体隽永清晰,笔峰刚劲而富神韵,其竹简笔筒,竹简名片座更是将竹简工艺将家居装饰做得很好。 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历史传统竹简上的字不是刻上去的,确确实实是用毛笔写上去的, 但墨汁不是今天的这诸多种墨汁,而是一种含胶性物质极浓的黑色液体, 附着性极强,书写后即干,甚至不怕水、泥等物质的侵蚀, 目前,部分汉简是在很多汉墓甬道的水分含量很高的泥土中挖出的, 虽然洗干净后是纯黑色的,什么都看不见,但经过化学药水浸泡后, 竹简上的墨字十分清晰,且非刻上去的。
是用刀刻的
刀刻的好,不过两种都有的

文章TAG:竹片怎么写字视频竹片  怎么  写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