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乒乓球拍直拍的拿法要图片没图不给分

.. 这种姿势非常适合打抽球和旋球,即使打一天也不觉得手累... 谢谢采纳。呵呵
上图为马琳的握拍法,下图是王皓的握拍法
给你瞧瞧我的拿法~一会上图这种拿法是防守和推挡的时候用的这种拿法是进攻拉球和直板横拉的时候用~~~两种拿法在实际中打球的时候随时变换~~~可能拿得不标准,不要怪我啊

乒乓球拍直拍的拿法要图片没图不给分

2,大拇指较长如何握好乒乓球拍求带图

乒乓球的握拍分为直握拍和横握拍,直拍横打握拍。横握球拍:手掌张开,抓住拍柄,拇指和食指分别握在球拍的两侧,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在板柄上面,球拍拍肩和虎口正对垂直。直握球拍:球拍后面的手呈半弧状,可以容纳一个乒乓球,板柄正贴在虎口,拇指第一个指关节正好压在拍肩,食指的第二个指关节也是正好压在拍肩上。直拍横打握拍:由传统的一个中指顶住球拍,变为中指和无名指两个指头顶住球拍,以便正手发力和反手横打发力,食指相对比较放松,比较直一点。

大拇指较长如何握好乒乓球拍求带图

3,乒乓球拍正确拿法带图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类型握拍法 快攻类型(包括左推右攻和两面攻两种打法)常见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落点不同的球;也可以很灵活地打出斜、直线球;对台内球的处理也较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再打正手位的来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进行侧身正手攻球时,有利于正、反手两个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对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过手腕来调节拍形,对来球进行合理的回击。用这种握拍法进行正手攻球时,拇指与中指协调用力,食指相对放松,无名指微离中指,指尖轻托球拍背面,以保持发力时球拍的稳定。进行反手攻球或推挡球时,食指和中指协调用力,拇指相对放松。用手腕发力时(包括正、反手击球).以中指发力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稳定,同时作辅助用力 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握拍较深,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处理台内球、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为部分两面攻的运动员所采用,其优点是进行反手攻球时,提起前臂后拍头朝上,有利于反手高压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这种握拍法,由于沉手时拍形下垂,因此在进攻中路迫身球时比较协调。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小,手腕比较灵活,因此易于处理台内球,对突击加转球也较好,其缺点是对正手离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难以高压击球。同时因手腕比较灵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类型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两种: 1.握拍与快攻型第一种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时,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协调用力,中指和无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弯屈),以利于出手击球时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倾。 这种握拍法的优点是手腕比较灵活,正、反手和推挡的结合比较容易,处理台内球也较好。缺点是拍型不易固定,对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杀较高的球较难处理。 2.拇指贴在球拍左侧,食指轻轻扣住拍柄,形成一个小环状。中指和无名指较直地以第一指节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紧贴在无名指之下。这种握拍法,很自然地将手臂、手腕和球拍联成—条线,拍呈横状,扩大了右半台的照顾范围。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杀时,容易发挥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结合运用时,主要靠前臂带动手腕作回旋动作。缺点是手腕不灵活,处理快攻球、台内球,追身球及反手近台球比较困难。 (三)削球类型握拍法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弯屈,紧贴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背面.这种握拍法削球的照顾面较大,正,反手削球时以手臂的转动调节拍形。削中转攻或推挡时,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节压住球拍右肩;拍后三指则改为自然弯屈托住拍底. 二、横拍握拍法 横拍攻击型(包括快攻和弧圈两种)和防守型(包括削、攻结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但可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这两种握法,正手攻球时食指要用点力,也可将食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反手攻球或快拨时,拇指要用点力,也可用拇指往上移动一些帮助压拍。正、反手削球时,手指基本不动。 浅握的优点是握拍较松,手腕灵活,对台内球的处理方法较多,既可用拉,也可用”撇”、“摆短”等方法回击。进攻时,对低球起板较容易。左右结合较灵活协调。削球、搓球,发球时,搞旋转变化动作小,对方不易判断,缺点是攻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较难全部集中到手腕上,因而发力略受影响。削球时,因手腕较活,拍形不易固定,特别是削弧圈球较难控制。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拉高吊、前冲弧圈球比较转、凶,扣杀球比较有力.弧圈球比较好控制,加转削球有力,旋转强。缺点是由于握法紧,手腕不够灵活.对攻时左右结合的灵活性稍差一些.处理台内球比较困难.正手贴身球比较难打.削球时对中路靠右的短球比较难处理.削转与不转球动作差别较明显,易被对方识破.
一、直拍握法: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击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难于判断。 二、横拍握拍法:特点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时握法变化小,反手攻球容易发力也便于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击球时,需变换击球拍面,攻斜、直线时调节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对方识破。 无论哪种握法,握拍都不应过紧或过松。过紧会使手腕僵硬,影响发力时的手腕动作,过松则影响击球力量和击球的准确性。握拍不宜太浅。直握时,食指和拇指构成的钳形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活性。在变换击球的拍面、调节拍面角度时,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不应经常变化握拍方法,否则会影响打法类型及风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学者,更应注意。

乒乓球拍正确拿法带图

4,拿乒乓球拍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1、直拍(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节在拍的前面呈钳型,两指间在距离1~2cm,拍柄贴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1/3上端。(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与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区别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小环状,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叠,由中指的第一指关节顶于拍柄的延长线上。2、横拍横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扩展资料:一、快攻握拍类型:快攻类型(包括左推右攻和两面攻两种打法)常见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种: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握拍较深,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处理台内球、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二、攻球技巧(一)身体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膝微屈,前脚掌着地(主要以脚内侧蹬地),脚趾轻微用力压地,脚跟微离地面,重心置于两脚之间,上体略前倾、收腹,持拍手臂自然弯屈,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张,球拍置于腹部右前方,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右斜前方,横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举,手腕自然放松,拍头指向上方,非持拍手臂自然弯屈于身体左侧。两眼注视来球。(二)站位不同打法的人,其站位方式也不同。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一般是左脚稍前于右脚,左脚位置基本处于球台左边线的延长线上。身体与球台端线的距离约为40厘米左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乒乓球
1、直拍(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节在拍的前面呈钳型,两指间在距离1~2cm,拍柄贴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弯曲贴于球拍后的1/3上端。(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与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区别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小环状,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叠,由中指的第一指关节顶于拍柄的延长线上。2、横拍横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扩展资料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场地的权力应通过选择硬币的正反面来决定。选对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了场地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3、在每发球两次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到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球次序仍然不变,而且每人只轮发一分球。4、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的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单打决胜局中当有一方满5分时应交换方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乒乓球
一、横拍握拍法:横拍的一般握法如同人们见面时握手一样,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拍柄,虎口贴住拍肩,拇指略弯屈紧捏拍或斜伸拍面,食指斜伸在拍的另一面。二、直拍握拍法:1、快攻型握拍法:它象人们握钢笔写字一样,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指节在拍前的前面构成一个钳形,两指间距离1-2厘米,拍柄贴住虎口,拍后三指自然弯屈贴于拍三分之一的上端。2、弧圈型握拍法:在拍的前面拇指紧贴拍柄左侧,食指扣住拍柄形成一个环状紧握拍柄,拍后三指自然弯屈顶住拍的中部。三、削球型握拍法:拇指弯屈紧贴拍柄左侧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托拍后。正手削球时,尽量使球拍后仰,以减少来球的冲力;反手削球时,拍后四指要灵活地把球拍转动兜起,使拍柄向下。反攻时,食指迅速移到拍前,以第二指节扣住拍柄,拍后三指仍弯屈贴于拍的上端,握法同快攻型。
一、直拍反打的最佳握拍方式 乒乓球技术与握拍方法关系密切。直拍反打技术对握拍的方法也有要求,而且在诸多的直拍握拍方式中,最有利于直拍反打技术发挥的只有一种。 目前常见的直拍握拍方式有五种:一是大钳握法。即拇指与食指钳住拍柄.拇指的第一指节压住球拍的左肩;食指的第二指节紧贴着拍柄右肩.第一指节按住拍面,因而钳形较大。球拍背面中指、无名扬和小指伸开分指托拍。二是中钳握法。拇指同大钳握法,食指则是第三节紧贴拍柄右肩,第一二节按住拍面,因而钳形适中,拇指与食指间距离约2-3厘米。球拍背面三指半伸半曲排指托拍。三是小钳握法。拇指与食指钳住拍柄,且距离很近,不到1厘米(俗称“吊拍”)。球拍背面三指弯曲叠指托拍。四是食指勾柄(日本式)握法。即拇指紧贴拍柄,食指扣住拍柄,形成环状套住拍柄。球拍背面中指伸直顶住球拍的中部,无名指、小指也伸直连叠在中指旁。五是削球握法。即拇指贴住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虎口顶住拍柄与左拍肩的弯曲部位,使球拍固定。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开,托位球拍背面,食指用第一、二节贴住拍背外侧。 以上五种握拍法都可以进行直拍反打,但比较起来最佳方式是中钳握拍法。原因在于大钳提法、食指勾柄握法、削球握法球拍背面手指占据的面积较大,使背面击球的面积相对减少,不利于技术发挥。而小钳握法虽然背面击球面积较大,但其“吊拍”的特点却不利于控制拍形,影响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只有中钳握法,既有利于控制拍形,背面又有较充分的击球拍面,因而我国直拍反打技术领先的一些运动员,如刘国梁、马琳、阎森等都是这种握拍方式。 二、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 初学直拍反打者,往往击球不是下网就是漏球。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特别是没抓住由正面击球转变为反面击球后的主要矛盾—一拍形控制问题。所以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应围绕解决拍形控制来探索。笔者归纳为三条:(一)拇指压拍;(二)屈腕支肘;(三)重心下降。可以说把握了这三条,运用各种反打技术就有了良好基础,就能流畅准确地把球击到对方台面。什么道理呢?我们逐条分析一下: <一>拇指压拍。直拍反手正面击球时为了控制拍形,达到一定的前倾角度。要求食指压拍、拇指放松;而用反面击球,拍面的自然形态是过于前倾甚至与台面平引,这就难免造成击球下网甚至漏球。所以必须加重拇指对球拍左肩的压力,同时食指略放松,中指托顶住球拍,依托面与台面形成不小于30的夹角,这样才便于击球。 <二>屈腕支肘。屈腕主要是为了调整拍面方向,因为直拍反面击球拍面方向易于右偏过度。屈腕后不仅可以打出更准确更有力的右向斜线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出左向的直线球。如果不屈腕,只能击出清一色的右向斜线球,而且很难打出“爆发力”。屈腕的同时还要注意略作内旋,以配合拇指压拍控制好拍形。 支肘是为了发挥肘部的杠杆作用,这一动作是从横拍反手攻球动作借鉴而来。先支肘,击球时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力量,提高直拍反打的威力。由于直拍反手正面击球,不论是推挡还是反手攻球,是不能支肘的,所以在直拍反打时尤其要注意体会这一动作要领。支肘与屈腕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十分协调。屈腕同时支肘,击球时展腕收肘,而后又还原为屈腕支肘。 <三>重心下降。这一动作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辅助控制调整拍形前倾度。因为直拍反手正面击球时,拍面难于前倾,须在扭转手腕的同时辅之以提高重心,才便于发力和保持拍形。而直拍反面击球正好相反,拍面是过于前倾,所以要在拇指压拍、手腕内旋的同时辅之以降低身体重心,拍形才能恰到好处。 二是有利于反面拉弧圈球。直拍反手正面击球主要技术是推挡和快攻,而直拍反面击球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利用拍形便于前倾,前臂便于前伸的特点,拉出强烈的弧圈球,重心下降有利于保证这一技术的更好发挥。 三、直拍反打技术的主要内容 直拍反打尽管主要站在反手位进行,但其技术内容还是十分丰富。 笔者认为有如下九项: <一>反面快拨。 相当于正面推挡,但可以比推挡更快,打得更突然更具隐蔽性。 可以拨接对方的推挡球.不太转的下旋球,还可快拨弧圈球。在相持中可与正面推挡、攻球结合适用,起到变化节奏、争得主动的作用。 <二>反面“快点” 由于反手正面击球时手腕扭转程度有限,很难打出“快点”球,而反手击球却很容易打出“快点”球,甚至比正手“快点”还易于上手。这就可改变直拍选手对于反手位近网小球主要靠搓球来过渡的被动局面。 <三>反面抽杀 在反手位出现大角度半高球时,用反面抽杀比用反手正面抽杀要便利得多,抬臂就可打,而不必像反手正面攻球那样,要迅速做出沉肩举臂扭腕的系列动作。 <四>反面拉弧圈 当对方发下旋长球或劈搓长球至我左大角时,用直拍正面不好对付,而用反面拉弧圈是正中下怀。既可拉高吊弧圈,也可拉前冲弧圈,还可利用板面自然右向的条件,拿出别具一格的右侧旋弧圈球。 <五>反面搓球 配合正面搓球,突然用反面搓上两板,可起到出其不意扰乱对方的效果,特别是球拍两面胶皮性能不同的选手,用反面控球时效果更佳,对方常会回球下网或回出高球,陷于被动。反面搓球既可慢搓也可快搓。 <六>反面削球 直极反面削球技术出现很早,在六七十年代,直板反打技术还未成形之前,有的直板选手在回击反手位角度大的急球时,在来不及推挡或反手攻的情况下,往往下意识地向左后大撤一步,顺势用球拍反面来个“海底捞月”,将球救起,姿势优美,效果不错。这一招也成了后来一些同志研究直拍反面击球技术的兴趣点。那时直拍反面一般是光板,削不出什么旋转变化来。今天我们的直拍反面专门贴上了海绵胶皮,更能运用和发展反面削球这一技术。 <七>反面盖挡 当对方拉出强烈旋转的高吊弧圈球到反手位时,用反面盖挡比较省力。因为很容易将拍形前倾到盖住来球的角度。盖档时还可据情减力或向下向左右略作摩擦。 <八>反面发球 在不倒拍的情况下,用反面发球比较新奇,可造成对方回接犹豫,回出机会球,主要有反手位发转与不转球,正手位发左侧下旋球三种。 <九>反面接发球 在正确判断对方发到反手位来球情况的前提下,选择运用点、拨。抽、拉、搓、削等反面击球技术还击,这是直拍反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技术,它加强了直拍选手反手接发球的手段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前三板前四板的战斗力。
乒乓球的握拍分为直握拍和横握拍,直拍横打握拍。横握球拍:手掌张开,抓住拍柄,拇指和食指分别握在球拍的两侧,中指,无名指,小指握在板柄上面,球拍拍肩和虎口正对垂直。直握球拍:球拍后面的手呈半弧状,可以容纳一个乒乓球,板柄正贴在虎口,拇指第一个指关节正好压在拍肩,食指的第二个指关节也是正好压在拍肩上。直拍横打握拍:由传统的一个中指顶住球拍,变为中指和无名指两个指头顶住球拍,以便正手发力和反手横打发力,食指相对比较放松,比较直一点。
一、直拍反打的最佳握拍方式 乒乓球技术与握拍方法关系密切。直拍反打技术对握拍的方法也有要求,而且在诸多的直拍握拍方式中,最有利于直拍反打技术发挥的只有一种。 目前常见的直拍握拍方式有五种:一是大钳握法。即拇指与食指钳住拍柄.拇指的第一指节压住球拍的左肩;食指的第二指节紧贴着拍柄右肩.第一指节按住拍面,因而钳形较大。球拍背面中指、无名扬和小指伸开分指托拍。二是中钳握法。拇指同大钳握法,食指则是第三节紧贴拍柄右肩,第一二节按住拍面,因而钳形适中,拇指与食指间距离约2-3厘米。球拍背面三指半伸半曲排指托拍。三是小钳握法。拇指与食指钳住拍柄,且距离很近,不到1厘米(俗称“吊拍”)。球拍背面三指弯曲叠指托拍。四是食指勾柄(日本式)握法。即拇指紧贴拍柄,食指扣住拍柄,形成环状套住拍柄。球拍背面中指伸直顶住球拍的中部,无名指、小指也伸直连叠在中指旁。五是削球握法。即拇指贴住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虎口顶住拍柄与左拍肩的弯曲部位,使球拍固定。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开,托位球拍背面,食指用第一、二节贴住拍背外侧。 以上五种握拍法都可以进行直拍反打,但比较起来最佳方式是中钳握拍法。原因在于大钳提法、食指勾柄握法、削球握法球拍背面手指占据的面积较大,使背面击球的面积相对减少,不利于技术发挥。而小钳握法虽然背面击球面积较大,但其“吊拍”的特点却不利于控制拍形,影响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只有中钳握法,既有利于控制拍形,背面又有较充分的击球拍面,因而我国直拍反打技术领先的一些运动员,如刘国梁、马琳、阎森等都是这种握拍方式。 二、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 初学直拍反打者,往往击球不是下网就是漏球。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特别是没抓住由正面击球转变为反面击球后的主要矛盾—一拍形控制问题。所以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应围绕解决拍形控制来探索。笔者归纳为三条:(一)拇指压拍;(二)屈腕支肘;(三)重心下降。可以说把握了这三条,运用各种反打技术就有了良好基础,就能流畅准确地把球击到对方台面。什么道理呢?我们逐条分析一下: <一>拇指压拍。直拍反手正面击球时为了控制拍形,达到一定的前倾角度。要求食指压拍、拇指放松;而用反面击球,拍面的自然形态是过于前倾甚至与台面平引,这就难免造成击球下网甚至漏球。所以必须加重拇指对球拍左肩的压力,同时食指略放松,中指托顶住球拍,依托面与台面形成不小于30的夹角,这样才便于击球。 <二>屈腕支肘。屈腕主要是为了调整拍面方向,因为直拍反面击球拍面方向易于右偏过度。屈腕后不仅可以打出更准确更有力的右向斜线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出左向的直线球。如果不屈腕,只能击出清一色的右向斜线球,而且很难打出“爆发力”。屈腕的同时还要注意略作内旋,以配合拇指压拍控制好拍形。 支肘是为了发挥肘部的杠杆作用,这一动作是从横拍反手攻球动作借鉴而来。先支肘,击球时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力量,提高直拍反打的威力。由于直拍反手正面击球,不论是推挡还是反手攻球,是不能支肘的,所以在直拍反打时尤其要注意体会这一动作要领。支肘与屈腕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十分协调。屈腕同时支肘,击球时展腕收肘,而后又还原为屈腕支肘。 <三>重心下降。这一动作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辅助控制调整拍形前倾度。因为直拍反手正面击球时,拍面难于前倾,须在扭转手腕的同时辅之以提高重心,才便于发力和保持拍形。而直拍反面击球正好相反,拍面是过于前倾,所以要在拇指压拍、手腕内旋的同时辅之以降低身体重心,拍形才能恰到好处。 二是有利于反面拉弧圈球。直拍反手正面击球主要技术是推挡和快攻,而直拍反面击球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利用拍形便于前倾,前臂便于前伸的特点,拉出强烈的弧圈球,重心下降有利于保证这一技术的更好发挥。 三、直拍反打技术的主要内容 直拍反打尽管主要站在反手位进行,但其技术内容还是十分丰富。 笔者认为有如下九项: <一>反面快拨。 相当于正面推挡,但可以比推挡更快,打得更突然更具隐蔽性。 可以拨接对方的推挡球.不太转的下旋球,还可快拨弧圈球。在相持中可与正面推挡、攻球结合适用,起到变化节奏、争得主动的作用。 <二>反面“快点” 由于反手正面击球时手腕扭转程度有限,很难打出“快点”球,而反手击球却很容易打出“快点”球,甚至比正手“快点”还易于上手。这就可改变直拍选手对于反手位近网小球主要靠搓球来过渡的被动局面。 <三>反面抽杀 在反手位出现大角度半高球时,用反面抽杀比用反手正面抽杀要便利得多,抬臂就可打,而不必像反手正面攻球那样,要迅速做出沉肩举臂扭腕的系列动作。 <四>反面拉弧圈 当对方发下旋长球或劈搓长球至我左大角时,用直拍正面不好对付,而用反面拉弧圈是正中下怀。既可拉高吊弧圈,也可拉前冲弧圈,还可利用板面自然右向的条件,拿出别具一格的右侧旋弧圈球。 <五>反面搓球 配合正面搓球,突然用反面搓上两板,可起到出其不意扰乱对方的效果,特别是球拍两面胶皮性能不同的选手,用反面控球时效果更佳,对方常会回球下网或回出高球,陷于被动。反面搓球既可慢搓也可快搓。 <六>反面削球 直极反面削球技术出现很早,在六七十年代,直板反打技术还未成形之前,有的直板选手在回击反手位角度大的急球时,在来不及推挡或反手攻的情况下,往往下意识地向左后大撤一步,顺势用球拍反面来个“海底捞月”,将球救起,姿势优美,效果不错。这一招也成了后来一些同志研究直拍反面击球技术的兴趣点。那时直拍反面一般是光板,削不出什么旋转变化来。今天我们的直拍反面专门贴上了海绵胶皮,更能运用和发展反面削球这一技术。 <七>反面盖挡 当对方拉出强烈旋转的高吊弧圈球到反手位时,用反面盖挡比较省力。因为很容易将拍形前倾到盖住来球的角度。盖档时还可据情减力或向下向左右略作摩擦。 <八>反面发球 在不倒拍的情况下,用反面发球比较新奇,可造成对方回接犹豫,回出机会球,主要有反手位发转与不转球,正手位发左侧下旋球三种。 <九>反面接发球 在正确判断对方发到反手位来球情况的前提下,选择运用点、拨。抽、拉、搓、削等反面击球技术还击,这是直拍反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技术,它加强了直拍选手反手接发球的手段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前三板前四板的战斗力。

文章TAG:打乒乓  打乒乓球  乒乓  乒乓球  打乒乓球怎么样拿图片大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