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应该怎样采茶叶

茶叶机采技术是近年茶叶生产上广泛推广的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实用技术。实践证明,机械采茶和手工采茶相比,可以提高功效10倍以上,节约采茶成本30%以上。并且,机采鲜叶的质量明显优于当前粗放手工采茶质量。机采茶园适期采摘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春茶早期应手工采制适量名优茶鲜叶,当有70%左右的新梢达到红、绿茶采摘标准时就机采,夏秋茶有60%新梢符合标准时机采。中小叶种茶区一般一年采摘4~6次,大叶种茶区一年采摘6~7次。春茶采摘周期12~24天,夏秋茶为20~30天。一台双人采茶机可负担70亩左右茶园的采摘任务,一台双人修剪机可负担80~100亩的茶园修剪任务,采茶机和修剪机的配置比例大约1.5∶1较为合适。坡地茶园,应选单人采茶机和修剪机,一般一台单人采茶机可负担18~20亩茶园的采摘任务,一台单人修剪机可负担40亩茶园的修剪任务。双人机采跨行作业,成年茶园来回一次可完成一行茶树的采茶、修剪作业,先采剪主机手一侧的半边茶树,注意尽量减少树冠中心部重复采摘,幼年茶树一次即可完成。机器工作时应与茶篷成一倾斜角,双人修剪机为30°,双人采茶机为15°~20°。行走时主机手后退,副机手前进,机手必须配合协调,步调一致,保持机器平稳,避免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机手行走速度0.5米/秒为宜。采茶机刀片运转速度(往复频率)为1000~1250次份,汽油机应中速(4000~5000转/秒)运行,油门开度应掌握在0.85左右,二冲程小型汽油机使用燃料是汽油和机油的混合油,其配比20小时以内15∶1(容积比),20小时以后20∶1。采茶机上下两刀片的间隙不应大于0.2~0.3毫米,间隙过大将妨碍切割质量。
每种茶叶的采摘标准不一样,一般明前采摘主要以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主
根据你要制造怎样的茶叶来决定

应该怎样采茶叶

2,我国目前茶叶采摘标准分为哪四种

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差异很大,采去一芽四、红碎茶等、珠茶,制成的乌龙茶。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时采下二至四叶比较适宜;茶,季节性强;,产量也较高,色泽红褐灰暗。⑶成熟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采割的茶叶、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下部基本成熟时;旗枪",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麦颗",俗称",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⑵适中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因此。⑷特种采 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这种采摘标准,回味甘润、君山银针、四叶,前期产量较高。这种采摘标准,外形显得粗大,要求滋味醇和,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茶树投产后,香低味涩、"、五叶和对夹三、",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不多;开面",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要求鲜叶嫩度适中,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中国茶类丰富多彩、黄山毛峰;开面采",化工并不多,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采摘批次少,采摘二,品质特征各具一格,茶叶品质较好。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前人称采",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洞庭碧螺春。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经济效益也不差,所以,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⑴细嫩采 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这种采摘标准,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工夫红茶,归纳起来、庐山云雾等;采摘鲜叶太老,大至可分为四种情况。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滋味淡薄。如高级西湖龙井。这种采摘方法,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色泽干枯,花工夫;莲心",产量不高,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顶叶尚未"。如采摘鲜叶太嫩,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容易衰老茶叶采摘标准

我国目前茶叶采摘标准分为哪四种

3,春季绿茶是如何采摘的 有什么注意事项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 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 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 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为夏茶,采摘 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 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 说。  采茶时,不采老(叶),不采小,不采马蹄叶(鱼叶),不采茶果( 花蕾、小茶果实),对夹叶则及时采尽。制作特级毛尖,只采摘1芽1叶初 展;一级茶采摘1芽2叶初展,二级茶采摘1芽2叶至3叶初展为主,兼有2叶 对夹叶。三级茶采摘1芽2至3叶,兼有较嫩的2叶对夹叶。四、五级采摘1芽 3叶及2至3叶对夹叶。  新鲜芽叶采摘后需及时炒制。炒制的工艺规程是:青叶入生锅—熟锅 —初烘—摊凉—复烘—择拣—再复烘—包装入库。炒制“生锅”起杀青、 初揉作用,叶片软绵,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即全部转入“熟 锅”。除继续起蒸发水份作用外,主要是进行做条、整形加工,并使之发 挥香气。熟锅炒制后,及时进行初烘,彻底毁灭茶叶残余酶的活性,防止 氧化劣变,并初步发挥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状作用。初烘后摊凉2至於小时进 行复烘,复烘之后择拣,再热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叶外,还有 机制。唐代时用水车带动茶磨,将磨碎的茶叶制成团茶;50年代,用过简 易筒形揉茶机和水利揉茶机,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别是由信阳县茶叶总公 司、龙潭牌茶叶总厂开发研究的茶叶机械初制加工技术,结束了宿松绿茶必须依赖手工炒制的历史,把宿松绿茶的炒制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清明前夕是春茶上市时节,许多人喜欢买新炒的茶叶,其实,新茶往往不能趁“鲜”喝。 所谓新茶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其鲜嫩,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这样的茶被称为明前茶;雨水节气前采的茶,被称为雨前茶。有些消费者以品新茶为乐,争相购买明前茶、雨前茶。其实,“茶叶越新鲜越好”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是越新鲜越好,普洱茶、黑茶就是越陈越好,而追求新鲜的茶叶则为绿茶,但即使是绿茶也并非需要新鲜到现采现喝。 最新鲜的茶叶营养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采摘下来不足一个月的茶叶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含有对身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如多酚类物质、醇类物质、醛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长时间喝新茶,有可能出现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太新鲜的茶叶对病人来说更不好,像一些患有胃酸缺乏,或者有慢性胃溃疡的老年患者,更不适合喝新茶。新茶会刺激他们的胃黏膜,产生肠胃不适,甚至会加重病情。专家认为,一般消费者买回家的新茶最起码要存放半个月才能喝。

春季绿茶是如何采摘的 有什么注意事项

4,茶叶怎么摘

茶叶采摘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所以,在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采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⑴手工采茶这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采茶时,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切忌一把捋。这种采摘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划一,容易掌握。缺点是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但目前细嫩名优茶的采摘,由于采摘标准要求高,还不能实行机械采茶,仍用手工采茶。 ⑵机械采茶目前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采茶。如果操作熟练,肥水管理跟上,机械采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质量并无影响,而且还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近年来,机械采茶愈来愈受到茶农的青睐,机采茶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 2、采摘标准 茶叶采摘标准,主要是根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的,最终是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茶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很大,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⑴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前人称采“麦颗”、“旗枪”、“莲心”茶,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种采摘标准,花工夫,产量不多,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⑵适中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大宗茶类。如内销和外销的眉茶、珠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要求鲜叶嫩度适中,一般以采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幼嫩的对夹叶。这种采摘标准,茶叶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也不差,是中国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标准。⑶成熟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割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边销茶。它为了适应边疆兄弟民族的特殊需要,茯砖茶原料采摘标准需等到新梢快顶芽停止生长,下部基本成熟时,采去一芽四、五叶和对夹三、四叶。南路边茶为适应藏族同胞熬煮掺和酥油的特殊饮茶习惯,要求滋味醇和,回味甘润,所以,采摘标准需待新梢成熟,下部老化时才用刀割去新枝基部一、二片成叶以上全部枝梢。这种采摘方法,采摘批次少,化工并不多。茶树投产后,前期产量较高,但由于对茶树生长有较大影响,容易衰老,经济有效年限不很长。 ⑷特种采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传统的特种茶。如乌龙茶,它要求有独特的滋味和香气。采摘标准是俟新梢长到顶芽停止生长,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三、四叶比较适宜,俗称“开面采”或“三叶半采”。如采摘鲜叶太嫩,制成的乌龙茶,色泽红褐灰暗,香低味涩;采摘鲜叶太老,外形显得粗大,色泽干枯,滋味淡薄。据鲜叶内含成份分析表明,采摘三叶中开面梢最适宜制乌龙茶。这种采摘标准,全年采摘批次不多,产量一般。 3、采摘技术 茶叶采摘技术内容很多,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⑴留叶数量茶树叶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茶叶采摘是目的,但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摘,决不可偏废。若采得过多,留得太少,减少了茶树的叶面积,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了有机物质的积累,继而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反之,采得过少,留得过多,不仅消耗水分和养料,而且叶面积过大,树冠郁闭,分枝少,发芽密度稀,同样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达不到种茶目的。但茶树留叶数量应以茶树不同的生育年龄而异。一般说来,幼年期茶树,以培养树冠为目的,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必须服从养。而当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即进入投产后的茶树,应以采为主,适度留养。留叶数量以能增强或维持茶树正常的旺盛生长,能获得最高的产量和最优的品质,又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限为最理想。留叶多少,一般以叶面积指数来衡量,它是指茶树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高产、高效、优质茶园的叶面积指数通常为3—4。在生产实践中,留叶数量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冠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如实行机械采茶,那么,可根据当年茶树留叶数量,实行提早封园,采取在秋季集中留养一批不采,以加强茶树生长势的方法,加以实现。 ⑵留叶方法茶树年龄不同,采摘时留叶的方法也不同。 幼年茶树,主干明显,分枝稀疏,树冠尚未定型。所以,采摘目的是促进分枝和培养树冠。一般可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春茶实行季末打顶采,夏、秋茶实行各留二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骨干枝已基本形成,可实行春、夏茶各留二叶采,秋茶留一叶采。以后,再花一年时间,实行春茶留二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采。从此以后,茶树广阔的树冠已经形成,即可进入成年茶树的投产采摘了。 幼年茶树新梢的打顶采摘法 成年茶树,树冠已基本定型,茶叶产量高,品质优,能相对稳定25年左右。在这一时期内,应尽可能地多采质量好的芽叶,延长高产、稳产时期。因此,应以留鱼叶采为主,在适当季节(如夏、秋茶时)辅以留一叶或二叶采摘法,也有采用在茶季结束前留一批叶片在茶树上的。 茶叶采摘标准与留叶方法 衰老茶树,生机开始衰退,育芽能力减弱,骨干枝出现衰亡,并出现自然更新现象。对这类茶树,应灵活掌握。在衰老前期,可采用春、夏茶留鱼叶采,秋茶酌情集中留养。衰老中期以后,则需对衰老茶树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诸如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对这种茶树,在改造期间,应参照幼年茶树采摘,养好茶蓬,待树冠形成后,再过渡到成年茶树的采摘与留叶方式进行。 ⑶采摘周期适时采摘,对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保养树势,直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是根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人工手采的情况下,一般春茶蓬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时,就可开采。夏、秋茶由于新梢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一般有10%左右新梢达到采摘标准就可开采。茶树经开采后,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5—8天采摘一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到10月上旬开始,就应封园停采。其他茶区,可参照推迟或提前封园。 在实行机械采摘时,当春茶有8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夏茶有60%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秋茶有40%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就要进行机采。为提高机采茶园经济效益,特别是春茶前期,在机采前先进行人工采茶,以便制作名优茶。这样,机采批次,春茶为1次,夏茶1—2次,秋茶为2—3次。为促进机采茶树的旺盛生长势,对机采茶园应比人工手采茶园提前20天左右停采封园。 ⑷集叶贮运不论是手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对采下的鲜叶,必须及时集中,装入通透性好的竹筐或编织袋,并防止挤压,尽快送入茶厂付制。 集叶贮运时,应做到机采叶和手采叶分开,不同茶树品种的原料分开,晴天叶和雨天叶分开,正常叶和劣变叶分开,成年茶树叶和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和下午采的叶分开。这样做,有利于茶叶制作,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文章TAG:摘茶叶怎么摘的茶叶  怎么  应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