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样去欣赏一幅山水画

山水画属于中国化范畴,首先用笔可以分为繁、简,是写意还是工笔,就是画的墨色多还是少,细密还是简略,又可以分为水墨、浅绛和青绿,水墨属于不是很像、但意思到了的画法,浅绛和青绿一般是工笔画法,尤其青绿更是,工笔指的是画的很细密周全、真实可信。 写意和工笔各有利弊,写意要求不拘泥于形似但神情要对,笔法要简而美,工笔要求细腻生动。 然后,要看手法的新旧,一般艺术的处理要新,不必总是前人的方法,比如山石画法,宋代范宽的雨点皴、米芾的米点皴、马远的斧劈皴都属宋代的,今天总用,就不是特别有创造性,所以后来岭南画派黎雄才们的山水画才有创新,受欢迎。当然,如果以前人手法创作的作品,所谓“老瓶装新酒”,也算不错。 最后,其实也是最为关键的,还要看作品的品位,譬如表演艺术,有的就高雅,有的就低俗,一般市面上卖的山水画多有甜俗之弊,不过一般挂家里看看也还可以,如果笔墨呆滞而品位过低,则不如不买。 一般美术史上大家作品,都是从技法风格到品位都出众的,所以经得住一代代人挑剔的目光。

怎么样去欣赏一幅山水画

2,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大山圣水赋予人灵气,智慧和博大的胸怀,作为人,要真心的虔诚的爱护她们,
中国诗、书、画融为一体。“知白守黑”白纸的空间是画面的组成部分。面对万朵桃花如何取舍?苏东坡有诗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均是国画中提炼二维空间的容量与内涵。 笔墨纸砚一直是画家书法家的书写工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所以相对稳定。无论美术、音乐、文学都行成了自己的审美体系。绘画演进与发展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需求。历代画家笔墨运用所画的物象均用线条勾勒。而书法更是用线条在纸上的变化组成一种形式美。东晋画家曹布兴,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用线被称作“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对线条发挥的极致写照。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以及后来的唐宋八大家均是用线高手。画家更是大家辈出,奇峰相望。 中国的山水画要么秀美壮丽,要么刀砍斧剁般的险峻,气势宏伟,每个人在欣赏作平时都会有不同的思想感官,这是好的艺术品赋予你的第一感观。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共同的,对美的事物是共享的。

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

3,如何看懂山水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画山水属于散点透视,至于如何能看懂,首先提问者需要懂得基本的国画技法,然后还必须知道作者的生活习惯及所处时代背景
青绿山水看富丽堂皇,格调高雅,艳而不俗。浅绛山水看野逸闲淡,超凡脱俗,禅意浓浓,水墨山水看氤氲笔墨,腕底烟云,气象万千。
好在学养深,书卷气浓,好在总在创新而不是复制.
你好!我来回答,不管怎样,希望把我选成正确答案之一哈看山水画,普通人看主要是第一印象么,是不是对你的tone最基本的可以看布局,虚实相见,不可太满;明暗对比,浓淡相错,还有用笔的笔法,意境我觉得山水画最重要的是写意 你是要买画还是准备去学画呢?买画的话最好谨慎,因为艺术品的估价水分很大学画的话,可以陶冶情操我支持你哈打字不易,采纳哦!

如何看懂山水画

4,如何欣赏一副山水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文章TAG:怎么  鉴赏  山水  山水画  怎么鉴赏一副山水画  
下一篇